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历史奇人传 > 第9102章 治沣水初展经纶手 献六策直叩九重天

第9102章 治沣水初展经纶手 献六策直叩九重天(1 / 1)

1251年的邢台春汛来得格外凶猛,沣河水如脱缰野马冲击着百年老堤。二十一岁的郭守敬站在最危险的七里涧段,看着乡民们抬着猪羊准备投河祭神,突然夺过祭品掷于岸上:天地有数,岂因牲礼改易!

此前半月,郭守敬已踏遍沣河上下游。他用祖传的陨铁矩尺测量河床坡度,发现唐代故道在此处形成三湾抱月的险势。更令人心惊的是,前朝修建的均水石竟被泥沙淤高丈余,致使水势直冲堤岸。

当效蜀郡李冰之法,他在沙盘上画出分级水闸草图,设闸门十二道,逐级削势。当老河工质疑闸基难固时,他取来太行山特产的青冈木,演示榫卯结构的鱼嘴合龙门。又命人锻造带倒钩的镇水铁犀,将每座闸基与岩层锚固。

最关键的预警系统设在三月十五子时。郭守敬在河心打下二十四根标尺,每根刻有《九章算术》的刻度。当里正询问奥秘时,他指着上游雨量解释:依《考工记》梢工见木杪之理,洪峰每涨一寸,需时三刻。

果然,第三日午时洪峰抵达,水面恰在第十八根标尺的朱砂线颤动。百姓望着被十二道水闸驯服的浊浪,纷纷将准备祭祀的三牲抬进郭守敬宅院。他却命人将牲礼分与灾民,独取猪膀胱制成水文测量囊——这个发明后来被记载在《河防通议》中。

1262年的大都皇城,忽必烈正在阅读张文谦呈上的《水利六事图》。这幅绢本彩绘不仅标注着南北水系,更用金泥勾画出未来的漕运网络。当读到引玉泉通漕运条时,大汗突然拍案:传绘者晋见!

奏对那日,郭守敬展开三丈长的舆图。指着大都西北的玉泉山:此处地势较高,若开渠引水,可直抵通州。随即取出陶制地形模型,倒入清水演示航道。当看到水流通畅地贯穿模型城市时,忽必烈俯身细观:此术何名?

回陛下,此乃《周官·考工记》水地以县之法,臣增以西域水平仪改进。说着展示手持式水准仪,仪器中心的悬锤正与玉泉山海拔刻度重合。

最令人称绝的是漕运成本测算。郭守敬取出六十四枚铜钱,在御案上排演运粮流程:陆运每石费三钱,河运仅需五分。若年运百万石,可省二百五十万贯。这个精确到文的计算,让掌管财赋的平章政事瞠目结舌。

辞出宫门时,暮鼓正敲响八百声。郭守敬在露台遇见观测星象的扎马鲁丁,这位波斯学者指着新制的昼夜时刻仪感叹:君治地上水,吾测天上河,皆在揣摩造化玄机。

二人就着月光在沙盘上演算。扎马鲁丁用阿拉伯数字列出堰坝承压公式,郭守敬则以天元术求解最优解。当算至闸门倾角时,两种算法竟得出相同的三十六度七分。波斯学者激动地取出《海依白尔历表》:此数正合黄赤交角!

更深时分,他们比较起各自仪器。郭守敬的陨铁矩尺与扎马鲁丁的铜制弧矢仪并置时,北斗七星的光辉同时在两件仪器上泛起蓝晕。回回星官忽然以波斯语吟诵:知识是散落四海的明珠,终将被智者串成项链。这个夜晚的交流,后来催生了举世闻名的大都司天台。

三个月后,玉泉山漕渠工程开工。郭守敬创造性地采用分段筑堰法,每里设调节水闸,兼取江南埭堰与波斯坎儿井之长。当渠道贯通那日,他命人放下百只漆鸦,彩鸟顺流直抵通州码头,证明航道全程畅通。

此役成就了多项技术创新:

连珠闸实现船只翻山越岭

测水铜人自动记录流量变化

转轮除沙装置保持河道深度

特别设计的十字闸更可同时通行四条货船

竣工庆典上,忽必烈特赐金束带,上嵌北斗七星宝石。郭守敬却将御赐宝石嵌于水准仪中心,此器后来成为治水官的信物。当第一艘漕船载着江南稻米驶入大都时,船工们传唱着新编的谣谚:郭公闸,神仙掐,旱魃低头水听话。

晚年的郭守敬在修订《授时历》时,仍常翻阅当年的《水利六事图》。至元二十八年巡视浙西水患,他发现某处海塘竟暗合昔年沣河工程的分级消能原理。当地老匠人不知来者身份,犹自夸耀:此法传自郭相公!

而在大都司天台,扎马鲁丁总在观测间隙向弟子讲述那个月夜。当他用新制的地球仪演示海洋环流时,总会补充:郭公治水,实乃驾驭天地之气。这两条分别治理地上水和天上河的智慧之流,最终在《元史·河渠志》中汇成不朽篇章。

至今邢台沣河畔仍立着镇水铁犀,牛角上刻着郭守敬的亲笔题铭:水非能治,因其势而导之。这九个字,正是他纵横水利与天文两大领域的最佳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