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0年正月望日的太史院历局,炭火盆中的松木噼啪作响,却驱不散满室凝重。汉官王恂将《万年历》稿本重重按在檀木案上,玉笏指向某个朱笔圈注处:依《统天历》推演,至元十七年冬至时刻较此历差二刻,西域之法果可信否?
扎马鲁丁缓步至窗前,望着院中覆雪的仰仪缓缓道:王公可知《周髀算经》言圆出于方,而阿尔·卡西谓方生于圆突然转身抖开怀中羊皮卷,马拉盖天文台的算稿在晨光中展开,上面密布着用茜草汁绘制的三百六十度分划。
请看这里,他指尖点向黄道坐标格,贵监以365又1\/4度为周天,而我等分周天为360距星,非为标新立异,实因波斯人测得岁差每六十六年八月有奇移动一度。随着他的解释,侍从抬进来具镶有水晶透镜的浑仪,日光透过仪器在粉墙上投出精确的星座分野。
王恂趋前细观,见仪器铜环上竟同时镌刻着二十八宿与黄道十二宫,忍不住以《易经》诘问:天圆地方,自古而然。今西法以周天为三百六十,岂非违逆圣贤?
扎马鲁丁含笑取来沙盘,用阿拉伯数字推演勾股圆方之数:方有五径,圆有七周,此乃《九章算术》旧例。今以割圆术析分,正合《易经》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之妙理。
是夜戌时,扎马鲁丁携星图叩响郭守敬宅门。这位刚完成四海测验的汉家天文学家,正在庭院中用自制的玲珑仪观测北辰。听得来意,他当即撤去茶具,在青石板上洒满石英砂。
请看西法精要,扎马鲁丁以竹枝划出正弦曲线,杰雅卜(Jaib,阿拉伯语正弦),与贵邦勾股容圆实为同源。说着在沙盘两侧分别用阿拉伯数字和汉字算筹演示月离推算。郭守敬凝神良久,突然取来《授时历》草稿,指着某处算式:转应(月球近地点移动)数据,与君所示相差几何?
两位天学家就着灯笼微光,开始验证自南朝何承天至当代的四十三组月行数据。当校算到托勒密《圣大论》记载的公元132年月食时,郭守敬发现希腊人的黄白交角测算竟与祖冲之的结果殊途同归。更令人惊叹的是,扎马鲁丁带来的马拉盖新数据,正好填补了唐宋之际的天文观测空白。
三更鼓响时,他们移步至太史院浑天堂。扎马鲁丁启动新制的七政仪,铜球在齿轮带动下缓缓旋转,其上镶嵌的夜明珠准确标示出行星位置。郭守敬抚摸着仪器上刻画的《步天歌》星官,突然指向某处:天船白羊重叠,莫非即是西法春分点?
正是!扎马鲁丁兴奋地调整仪器角度,贵邦以赤道为纲,西国以黄道为本,今将此二仪合铸,方知天地本无畛域。他随即演示了将中国赤道坐标转换为波斯黄道坐标的算法,郭守敬立即看出此法可解决《授时历》中始终悬而未决的五星运行误差。
当启明星升起时,两位天学家已在沙盘上推演出全新的岁实:365.2425日。这个精确到十万分之一的数值,不仅吻合《万年历》的预测,更与郭守敬的四海测验结果完全对应。郭守敬对着晨光长揖:西法勾股密率,果补《九章》之未备!
次日的太史院会商中,扎马鲁丁提出革命性的三历参校方案。他命人抬进三具分别按汉、回、希腊体系制作的日晷,在冬至正午时分同时观测。当晷针影子重合在刻线时,满座哗然——三种文明的天文测算竟在至元十七年冬至日完美交汇。
在随后编纂的《授时历》中,处处可见跨文明智慧的融合:
月离表采纳了伊本·沙提尔的椭圆运动模型
五星推步融汇了《甘石星经》与《圣大论》的观测数据
特别是岁差计算,创造性地将祖冲之的与阿尔·卡西的黄道岁差合为一体
最令人称道的是,扎马鲁丁将阿拉伯数字的笔算与算珠结合,设计出专门用于历算的混一算盘。这种器具后来传入朝鲜,被记载在《世宗实录·历象篇》中。
历成之日,忽必烈亲临司天台观验。当看到日食预报与实测丝毫不差时,大汗抚着《授时历》的云锦封面感叹:昔人言天道远,人道迩,今观此历,方知天人本无间隔。特赐扎马鲁丁麦尔斯·阿尔丁(知识之光)的尊号。
此后的岁月里,两位天学家继续合作完成了《元一统星表》。这部集六千余颗恒星位置的巨着,不仅包含中国传统星官,还增补了伊斯兰天文学的南天星座。当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将此书抄本带回欧洲时,但丁在《神曲·天堂篇》中引用了其中的星座数据。
扎马鲁丁晚年在大都郊外建起万象学馆,馆中地球仪上的大西洋区域,已隐约勾勒出未知大陆的轮廓。某次讲学时,他指着那片空白对门生说:此处当有新知,待后来者续写。这句话在百余年后,意外鼓舞了哥伦布的西航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