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历史奇人传 > 第2805章 夺门之变

第2805章 夺门之变(1 / 2)

景泰八年(1457)正月,北京的严冬尚未退去,一股比往年更加刺骨的寒意,悄然渗透了紫禁城的红墙黄瓦,弥漫在帝国的权力中枢。景泰帝朱祁钰病倒了,而且病势沉疴,药石无效。皇帝缠绵病榻,无法视朝,这使得本已因“太子”问题(景泰帝废原太子、英宗之子朱见深,立自己儿子朱见济,但朱见济早夭)而暗流涌动的朝局,变得更加波谲云诡,人心浮动。帝国的航船,再次驶入了风雨飘摇的未知水域。

深夜,兵部衙署内烛火通明。于谦揉了揉布满血丝的双眼,将最后一份关于边镇军饷调配的文书批阅完毕。案头堆积的公务似乎永无止境,这些年来,他早已习惯了这种宵衣旰食的生活。国家虽暂得安宁,但北疆瓦剌的威胁未除,内部政务千头万绪,他不敢有丝毫懈怠。岁月的风霜和操劳的痕迹,深深烙印在他清癯的面容和斑白的两鬓上。

一阵轻微的脚步声打断了他的沉思。儿子于冕披着寒气,匆匆走入值房,脸上写满了忧虑。

“父亲,时辰不早了,该回府歇息了。”于冕先是例行关心,随即压低声音,语气变得急促而紧张,“只是……只是近日孩儿听闻,右都督石亨,还有那个因懂得星象水利而复起的徐有贞,以及司礼监太监曹吉祥等人,往来密切,常常深夜密会于石亨府中。门外甲士环列,戒备森严,所议之事,绝非寻常。父亲,此等小人勾结,恐有不轨之图啊!”

于谦放下笔,抬眼看了看儿子,目光平静,并无太多意外。他轻轻叹了口气,那叹息中带着几分看透世事的疲惫与无奈:“冕儿,为父身为大臣,但知竭诚奉公,上报君恩,下安黎庶,但求此心光明,无愧于天地。至于石亨、徐有贞之流行事如何,非我能管,亦不欲深究。”

于冕见父亲如此反应,心中更是焦急,上前一步道:“父亲!您岂能如此坦然!那徐有贞,便是当年在朝堂上倡言南迁的徐珵,因您当众斥其‘当斩’,使他颜面尽失,多年不得升迁,他一直对此怀恨在心,视您为眼中钉、肉中刺!那石亨,虽因北京保卫战之功,得您提拔荐举而显贵,封侯晋爵,但他恃功骄纵,贪墨枉法,其侄儿石彪更是无法无天,因违法乱纪被您多次严厉弹劾,他因此对您心生怨怼,早已恩将仇报!如今这些人勾结内宦,趁着皇上病重,欲行不轨,一旦得逞,首要目标,必是父亲您啊!”

于冕的剖析,句句在理,将潜在的危机与个人的恩怨都摆在了明面。然而,于谦听完,神色依旧未变,只是变得更加严肃。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和远处皇城模糊的轮廓,声音沉稳而坚定:

“国家危难之际,我受命于天,承陛下信重,但知尽忠报国,死生祸福,早已置之度外。若因惧祸而缄默不言,因避嫌而姑息养奸,则与彼等蝇营狗苟之徒何异?我之所行,皆为国事,非为私利。他们若以私怨相加,我亦唯有坦然受之。”

他的话语,带着一种殉道者的决绝,让于冕瞬间湿了眼眶,他知道,父亲的意志如铁,绝不会因可能的危险而改变其行事准则,更不会去经营所谓的“自保”之路。

就在于谦父子对话的同一时刻,石亨府邸的密室内,一场阴谋正在紧锣密鼓地策划。石亨、徐有贞(徐珵改名后)、太监曹吉祥,以及都督张軏、王骥等一小撮野心家聚集一堂。烛光映照着他们或因兴奋、或因紧张而扭曲的脸庞。

徐有贞,这个精于算计、睚眦必报的投机者,此刻眼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他压低声音,分析着局势:“皇上病重,太子之位空悬,中外人心惶惶。此乃天赐良机!吾等当机立断,迎请上皇(英宗朱祁镇)复位,此乃不世之功!”

石亨手握兵权,野心勃勃,接口道:“我已密探南宫(英宗被软禁之处)情况,守卫并非铁板一块。只要内应外合,事必可成!”

曹吉祥作为内宦,负责打通宫禁关节,他尖细的嗓音带着一丝狠厉:“干这等大事,须得快刀斩乱麻!一旦决定,就不能回头!”

徐有贞猛地站起身,脸上露出一丝阴狠而决绝的神色,说出了那句决定许多人命运的话:“不错!然,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 他环视众人,解释道:“我等拥立上皇,须得有个堂堂正正的理由。于谦是景泰朝的首功之臣,深得人心。只有给他定下谋逆大罪,才能证明景泰帝得位不正,我等‘夺门’才是拨乱反正!杀于谦,不仅是为报私怨,更是为我等此举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