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历史奇人传 > 第2602章 巡抚山西

第2602章 巡抚山西(2 / 2)

李锡连道“不敢”,冷汗却已浸湿了内衫。

半晌,于谦终于放下卷宗,拾起头,目光如两道冷电,直射李锡:“李大人,于某初入晋境,见百姓面有饥色,流离者众。然而查阅去岁山西呈报户部的文书,却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本官不解,既是大丰收之年,为何今日百姓竟至鬻儿卖女,易子而食?这丰饶之景,究竟在何处?”

李锡心头狂跳,支支吾吾地答道:“回…回大人,这个…天有不测风云,今年春夏,确实有些…有些旱情,此乃天灾,非人力所能抗拒啊…”

“天灾?”于谦的声音陡然转厉,他猛地一拍案几,震得笔砚乱跳,“砰”的一声巨响在大堂内回荡,李锡吓得浑身一颤。

“本官昨夜已查过大同府官仓!仓廪充实,存粮足以支撑全城百姓数月之用!你手握粮仓,却坐视饥民饿殍遍野,见死不救,甚至纵容胥吏强征百姓活命之种粮!李锡,你告诉本官,这究竟是‘天灾’,还是你等贪墨渎职、漠视民命的‘人祸’?!你该当何罪!”

这一声断喝,如同惊雷,彻底击溃了李锡的心理防线。他双腿一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磕头如捣蒜:“大人明鉴!大人明鉴!下官知罪!下官知罪啊!”

于谦并未理会他的告饶,当即下令,查封府库账册,彻查李锡及大同府一干官员贪渎、渎职之罪。同时,他雷厉风行,以自己的巡按关防,下令立即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并派员速查冤狱,凡因无力缴纳税赋或因反抗横征暴敛而被囚者,查实后立即释放。

消息传出,大同府乃至整个山西为之震动。百姓们从最初的惊疑,到确认是那位曾在破庙中施以援手的“青衫老爷”真是新来的巡按御史后,无不奔走相告,如见青天。

然而,于谦深知,赈济只能解一时之急,整顿吏治也需持之以恒。要保山西长远安宁,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在深入考察民情后,他汲取古代“常平仓”之遗意,结合山西实际,创立并大力推行 “平仓法” 。他下令在各州县广泛设立平仓,在丰年粮食价格低廉时,由官府出资收购余粮,储存备用;待到灾年或青黄不接粮价飞涨时,再以平价出售给百姓。这一举措,有效地稳定了粮价,使得那些企图囤积居奇、牟取暴利的豪强富商无从下手,从根本上保障了底层民众的生存底线,被山西百姓誉为“活命之法”。

在山西任上,于谦足迹遍及三晋大地。他劾治不称职、贪酷的官吏数十人,代之以廉洁干练之人;他平反了多年积压的冤假错案,使沉冤得雪;他鼓励垦荒,兴修水利,尽其所能恢复民生。数年间,山西政局为之一清,社会渐渐安定,流民得以返乡,荒田重新得到耕种。

数年后,于谦奉调离晋。消息不胫而走,离任之日,太原城通往官道的长街两旁,早已挤满了自发前来送行的百姓。人们挎着盛满鸡蛋、红枣的篮子,捧着自家酿的醋,眼中含泪,口中呼唤着“于青天”。几位耆老代表,捧着一把精心制作的“万民伞”,欲敬献给于谦,以表对他的感激与爱戴。

于谦看着眼前黑压压的人群,看着那一张张质朴而真诚的面孔,眼眶不禁微微湿润。但他坚决地推开了那把象征无上荣光的万民伞,对着众百姓,声音洪亮而恳切:

“父老乡亲们的心意,于谦心领了!然肃清吏治,赈济灾荒,乃朝廷法度所定,是为官者职责所在,乃本官分内之事,何功之有?更岂敢受此‘万民’之誉?望诸位安居乐业,谨守乡土,便是对于某最好的送行!”

言罢,他对着人群深深一揖,随后毅然转身登车,未有丝毫留恋。车马缓缓启动,身后是百姓如潮的跪拜与呜咽之声。

于谦坐在车中,闭目不语。他知道,自己在山西所做的一切,无非是践行当年在文天祥画像前立下的誓言——“以清白忠贞事君爱国”。而这条路,注定布满荆棘,方才起步。山西的官场积弊,不过是帝国肌体上的一处溃痈,前方的道路,或许更加崎岖难行。然而,他的意志,已在三晋的风沙与民情中,锤炼得愈发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