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历史奇人传 > 第2401章 辽阳龙迹(1247-1260)

第2401章 辽阳龙迹(1247-1260)(2 / 2)

小三丰似懂非懂地点着头,眼中却闪烁着思索的光芒。这些关于万物变化的启蒙,如同种子般深植心田。多年后,他在《云水集》中追忆这段时光:

总角闻道,闾山雾锁三十六洞;

少年悟玄,凌水波映九重天。

六岁开蒙,祖父裕贤公亲自授课。不同于寻常蒙童从《三字经》读起,裕贤公第一课便讲授《周易》。他在沙盘上画出太极图,对孙儿解释道:这世间万物的变化,都逃不出阴阳二字。

小三丰指着太极图中阴阳鱼的眼点问道:祖父,为何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裕贤公欣慰笑道:问得好!这便是天地玄机所在。譬如这辽东,虽是蒙古人统治,汉家文化却不曾断绝。看似为阴,实则藏阳。

八岁那年,三丰开始随祖父学习堪舆之术。裕贤公带着他走遍医巫闾山,讲授山川脉络:这堪舆之学,看似相地,实则是在解读天地文章。每一道山峦,每一条水系,都是天地写就的文字。

某日行至一处山谷,裕贤公忽然驻足:丰儿,你且看看此地气脉如何?

小三丰凝神观察良久,答道:祖父,此地四面环山,却有一水破局,应是藏风聚气之所,但气脉已断。

裕贤公拊掌赞叹:说得不错!此处原是辽代一处王府,金兵来袭时尽数焚毁。你能看出气脉已断,可见已得其中三昧。

除了家学,宝真夫人更注重让儿子接触三教九流。她常带三丰去市集,观察各色人等;去寺庙道观,听僧人道士讲经说法;甚至允许他与猎户、药农交往,学习山林知识。

一次,三丰随药农入山采药,在峭壁间发现一株罕见的紫参。药农欲采,却被三丰拦住:老人家请看,这参已有灵性,四周有小兽足迹,想必是山中生灵的药库。我们若取之,恐伤天和。

药农闻言肃然起敬:小公子仁心,老朽惭愧。

这些经历,让三丰从小就建立起独特的宇宙观。他曾在习字时写下:天地为炉,造化为工;阴阳为炭,万物为铜。让授业先生惊叹不已。

蒙古中统元年,三丰十三岁。此时的他已经通读三教经典,更对天文历法产生浓厚兴趣。他自制简易圭表,观测日影变化;用竹管制作窥管,记录星辰运行。

某个秋夜,他独自在院中观星,直到东方既白。宝真夫人寻来时,见他正在纸上绘制星图,忍不住问道:我儿通宵达旦,所为何事?

三丰抬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娘亲,我发现北斗七星的位置,与百年前《授时历》所载已有偏差。这天体运行,似乎另有规律。

就这样,在辽东的白山黑水间,在汉、蒙、女真多元文化的熏陶下,一个未来的道教宗师、武学泰斗正在悄然成长。医巫闾山的云雾,凌河水的清波,见证了这个不凡少年的早期启蒙。而属于他的传奇,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