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历史奇人传 > 第2203章 科举风云(1499-1500)

第2203章 科举风云(1499-1500)(2 / 2)

这样的邀请,对任何一个举子都是难得的机遇。唐寅犹豫片刻,还是婉拒了:“多谢大人厚爱,只是考期在即,学生还想多温习几日。”

程敏政赞赏地点点头:“不骄不躁,甚好。”说完便告辞离去。

唐寅站在茶舍门口,望着程敏政的背影消失在街角,心中忽然有些不安。

二月九日,会试正式开始。贡院门前车马塞途,各地举子排成长队等候搜检。唐寅见到不少江南同乡,彼此简单寒暄后,便默默整理考篮。

搜检到徐经时,衙役从他的考篮底层摸出几页文稿。徐经连忙解释:“这是平日习作,带来以备参考。”衙役检查后未见异常,便放行了。唐寅在一旁看得分明,那正是徐经之前给他看过的策论。

三场考试下来,唐寅自觉发挥尚可。特别是策论题果然与治水有关,他结合江南水利的见闻,写得颇为顺手。出场时,他看见徐经满面春风,心中那点不安又浮了上来。

变故发生在放榜前三日。那日清晨,唐寅正在客栈院中散步,忽然闯进一队锦衣卫。为首的小旗官亮出腰牌:“哪位是唐寅?哪位是徐经?”

“在下便是唐寅。”唐寅镇定地回答。徐经闻声从房中出来,见状脸色顿时白了。

“奉旨查案,请二位跟我们走一趟。”小旗官一挥手,校尉们便上前围住二人。

“敢问所犯何事?”唐寅问。

“给事中华昶弹劾程敏政泄题,你二人涉嫌舞弊。”小旗官冷冰冰地说。

唐寅脑中“嗡”的一声,转头看向徐经,只见他面如死灰,双腿不住发抖。

诏狱比想象中更加阴森。唐寅和徐经被分开关押,每日只有审问时才见面。主审官是都察院的御史,问题翻来覆去只有一个:如何从程敏政那里得到试题。

“学生与程大人素无往来。”唐寅每次都是同样的回答。

“素无往来?正月十五,你与程敏政在茶舍密谈半个时辰,可有此事?”

唐寅这才明白,那日的偶遇竟成了罪证。他详细说明了经过,但主审官显然不信。

三日后,案情有了新进展。锦衣卫在徐经的行李中搜出了几页草稿,经比对,与试题相似度极高。更麻烦的是,徐经招认这些文稿来自程府。

“唐寅可知情?”主审官逼问。

徐经跪在地上,浑身颤抖:“唐...唐兄劝阻过我,说此举不妥...”

这句话本该为唐寅开脱,但在主审官听来,却成了唐寅知情的证据。

接下来的审讯越发严厉。唐寅被反复追问与程敏政的关系,甚至连鹿鸣宴上那幅《桂花仕女图》都被翻出来,说是“攀附权贵之证”。

一个月后,判决下来了:程敏政罢官归乡;徐经革去功名,永不叙用;唐寅革去功名,发充浙藩为吏。

听到判决时,唐寅竟笑了出来。那笑声在阴暗的牢房里显得格外刺耳。

离开京城那日,天空飘着细雨。唐寅背着简单的行囊,独自走出城门。没有人送行,只有守城兵卒好奇地打量这个曾经的解元。

在杭州藩司衙门报到那日,主管官员看他的眼神充满怜悯。“唐寅,按例你该充任书吏。”官员递过一块腰牌,“去库房领官服吧。”

唐寅接过腰牌,上面“小吏”二字刺得他眼睛生疼。

他握着腰牌走到钱塘江边,望着滚滚江水,忽然想起多年前的一个梦。梦中他身着绯袍,正站在金銮殿上应对皇帝的垂询。醒来时,月光满床,他还为此写了一首《梦仙谣》。

“士可杀,不可辱!”他大笑三声,将腰牌用力掷入江中。官服随之飘落,在浊浪中翻滚几下,便消失不见。

回到苏州时已是初夏。他推开家门,只见庭院荒草没膝,堂屋门楣上结着蛛网。邻居闻声过来,告诉他何氏早在月前就带着嫁妆回了娘家。

唐寅站在空荡荡的堂屋里,许久没有动弹。夕阳西下时,文徵明提着米酒推门进来。二人相视无言,只是对坐饮酒。

“伯虎,今后作何打算?”文徵明终于问道。

唐寅不答,起身取笔蘸墨,在斑驳的墙壁上挥毫:

“清风明月俱无价,痛饮狂歌空度日。”

写罢掷笔,他对文徵明笑道:“我欲买下城东那座废弃的桃花庵,从此做个闲人。”

文徵明看着他,忽然流下泪来。

当夜唐寅醉倒在空屋中,梦见自己又回到了金陵贡院。只是这一次,他站在门外,看着年轻的举子们意气风发地走进考场,而自己无论如何也迈不动脚步。

晨光微曦时,他醒了。枕边还放着那柄鹿鸣宴上画的团扇,仕女手中的桂花依然鲜艳,只是墨色已有些黯淡。

他起身推开窗,见庭中一株野桂正开着细小的白花,香气却浓郁得让人发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