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历史奇人传 > 第1908章 暮年驰骋 保全西南(1630-1648)

第1908章 暮年驰骋 保全西南(1630-1648)(2 / 2)

在这场防御战中,最令流寇胆寒的当属“神弩车”。这原是张凤仪根据诸葛连弩改良的设想,经秦良玉融入苗疆机括术,终成守城利器。

在宣抚使府的后院工坊里,婆媳二人常常挑灯夜战。张凤仪绘制的图纸上满是精密的齿轮构造,秦良玉则贡献了土家族传统的弹射机关。经过三十七次试验,终于造出可连续发射五十支弩箭的战车。

“关键在箭匣的斜坡设计。”秦良玉用颤抖的手调整着木制模型,“要让箭矢借自身重量滑入箭槽。”

张凤仪立即领悟:“再加个棘轮防止回弹!”

崇祯八年春,张献忠亲率大军攻打重庆。守军将十架神弩车布置在通远门城头。当流寇的云梯靠近时,弩车齐发,箭如飞蝗,连续不断的箭雨竟将进攻队伍压制在百步之外。

战后,重庆百姓在城头拾得弩箭,见箭杆上皆刻“石柱秦造”四字。有文人作《弩车行》记其事:“铁轮转处箭连珠,十万流寇尽嗟吁。谁言蜀中无大将,白发红颜守天隅。”

石刻留痕,青史遗韵。

今大足北山石刻第155窟,有一幅鲜为人知的“女将造弩图”。浮雕上两位女子正在调试弩机,年长者手指弩臂似在讲解,年轻者俯身调整机括。考古学家在题记中发现“秦”“张”二字残迹,经与《石柱厅志》互证,确认这正是秦良玉婆媳研制弩车的真实写照。

当地还流传着一个传说:石刻完工当夜,有人看见两位女将军的身影映在石壁上,仿佛仍在讨论军械改良。于是百姓暗中称此窟为“将军窟”,每逢战乱年代便来此祈福。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崇祯十七年,北京城破的消息传来时,秦良玉正在训练新兵。她面向北方跪拜良久,起身后第一道命令却是:“加大弩车产量,严防张献忠入川。”

有部下不解:“京师已陷,我等为谁而战?”

老帅凛然答曰:“为华夏衣冠而战!为天地正气而战!”

此后数年,她以耄耋之龄镇守石柱。在周边州县相继沦陷时,这里成为川东最后的安全孤岛。难民源源不断来投,她都下令妥善安置。有士人感动赋诗:“乱世见仁心,危局识忠臣。若非秦太保,川东尽胡尘。”

永历元年,七十四岁的秦良玉最后一次巡视水寨。她扶着儿媳的手臂,走过每一道防线,查看每一架弩车。在当年擂鼓的舵楼上,她轻声对张凤仪说:

“我老矣,西南安危,终须尔辈担当。”

江风吹起她的白发,夕阳将身影拉得很长。这一刻,她不仅是明军的统帅,更是乱世中百姓的守护神。从万历到永历,从东北浑河到西南长江,她用自己的传奇人生证明:只要忠勇之心不灭,纵然是白发老妪,也能成为撑起一个时代的擎天巨柱。

而今,长江水依然奔流,大足石刻默然伫立,那些关于白发女帅的传说仍在巴山蜀水间流传。在石柱民间,老人们还会指着江心旧寨遗址说:“看,那就是秦太保锁江的地方。”仿佛那个擂鼓督战的身影,从未随着时光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