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历史奇人传 > 第1803章 绛云楼火 秦淮血泪(1641-1645)

第1803章 绛云楼火 秦淮血泪(1641-1645)(2 / 2)

顺治二年(1645)五月,历史的悲剧达到了高潮。清军在多铎的率领下,势如破竹,兵临南京城下。弘光帝仓皇出逃,留都城一片混乱。此刻,柳如是的心中,数年前那个“效屈子沉江”的誓言再次轰鸣。

她与钱谦益一同登上了南京城墙。脚下,是黑云压城般的清军铁骑;城内,是惶惶不可终日的百姓与毫无战心的守军。柳如是蓦地从袖中抽出一把早已备好的匕首,雪亮的刀光映照着她因激动而格外苍白的脸。她直视着犹豫不决、面露怯懦的丈夫,声音凄厉而悲壮:

“牧斋!此时不死,更待何时?宜取义全节,以报国恩!何必惜此残躯!”

她希望用这最后的激将,唤醒丈夫身为士林领袖、朝廷重臣的尊严与气节,促成一场夫妇同殉的壮举,为这个即将逝去的王朝,画上一个悲壮的句号。

然而,世事终违人愿。在生死关头,钱谦益的抉择,将他永远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他探手试了试城墙下的河水,说出了那句让他遗臭万年的话:

“水太冷,不能下。”

随即,他做出了更为现实的决定:率众开城投降。

那一刻,柳如是的世界彻底崩塌了。她看着自己倾心爱慕、视为精神支柱的夫君,在最后关头,竟因河水之“冷”而放弃了士大夫最根本的“节义”。她的慷慨激昂,撞碎在了这冰冷的现实之上。

清军入城,金陵易主。在投降仪式之后,柳如是独自一人,身着象征丧祭的缟素白衣,立于庭院之中。其时冷雨霏霏,天地同悲。她面向北方——北京紫禁城、崇祯皇帝殉国之处,也是如今故国沦陷的方向,郑重地长拜于地。然后,在侍女们惊恐的注视下,她纵身跃入了府中的池塘!

这决绝的一跃,是她对丈夫失节的无声抗议,是对故国沦亡的最终祭奠,也是对她自己曾经誓言的身体力行。尽管她被侍女们拼死救起,但这一被《虞阳说苑》等史料详细记载的细节,已成为后世评判钱谦益与柳如是气节分野的最重要注脚。

在她投池前,或许就在那雨夜的墙壁上,她用鲜血或墨汁,留下了两句后来传遍天下、成为无数反清志士精神密码的诗句: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这既是她对自己命运的预言,也是对这个时代所有失节者的拷问,更是一缕在至暗时刻点燃的不屈魂灵。绛云楼的书香犹在鼻端,秦淮河的烟水已化作血泪。一个时代结束了,但柳如是的故事,却以另一种更为惨烈的方式,进入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