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和年间(约公元前93年),长安的冬日似乎格外肃杀。巫蛊之祸的阴影笼罩着未央宫的每一处檐角,连最资深的宦官走过长廊时都屏着呼吸。六十八岁的东方朔病卧在榻上,已是弥留之际。曾经那个在武帝面前谈笑风生、妙语连珠的智者,如今只剩下一把枯骨。
“陛下驾到——”
宦官尖细的通报声让昏睡中的东方朔缓缓睁开了眼睛。出乎所有人意料,汉武帝竟微服亲临这座僻静的宅邸。六旬的天子屏退左右,独自走进充满药味的卧房,在病榻前驻足。
“曼倩。”武帝的声音带着久居人上的威严,却也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朕来看你了。”
东方朔挣扎着想坐起行礼,被武帝按住了肩膀。
“臣……惶恐。”东方朔喘息着,深陷的眼窝里目光依然清亮,“陛下为巫蛊之事忧心,竟还来看望老臣。”
武帝在榻边坐下,沉默良久。这个曾经让他笑让他怒让他深思的臣子,如今也要离他而去了。他忽然问:“曼倩,你这一生,对朕说过无数谏言。临终之前,可还有话要对朕说?”
这分明是在索要最后的忠告。东方朔剧烈地咳嗽起来,侍从急忙递上绢帕,上面染着暗红的血渍。
“臣……确有一言。”他的声音微弱却清晰,“但请陛下恕臣死罪。”
“朕恕你无罪。”
东方朔示意侍从取来笔墨。在武帝疑惑的目光中,他用颤抖的手在绢帛上缓缓画下三个奇怪的符号:? ? ?
“这是……”武帝皱眉。
“陛下……可还记得建元元年,臣那三千奏牍?”东方朔的气息越来越微弱,“臣这一生……所有的谏言,都在这三个符号里了。”
武帝凝视着这三个符号,眉头越锁越紧。乾为天,坎为水,艮为山——这分明是《易》中的三个卦象。可这组合太过古怪,既非既济,也非未济,更不是任何熟悉的卦序。
“陛下,”东方朔用尽最后力气抓住武帝的衣袖,“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但若只见其健,不见其险,便是……便是……”
他的手突然垂下,未尽的话语永远停在了那里。
武帝在病榻前默立良久,最终将那方绢帛收入袖中。
回到未央宫,武帝立即召见了所有精通《易》学的博士。可无论他们如何推演,都无法参透这三个符号的深意。
“乾为君,坎为险,艮为止——这是警示陛下止步险境?”
“乾为天,坎为水,艮为山——莫不是要陛下效法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