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王主任(1 / 2)

接下来的几天,在蒋医生的悉心照料下,张军的精神状态和身体机能快速恢复。

再加上孙建设每天送来的营养餐,这让张军原本瘦得有些脱相的脸颊都慢慢的丰润起来。

说是营养餐,其实主食就是二合面馒头和白面馒头,菜就更简单了,主要是白菜和豆腐粉条,土豆丝什么的,期间还送来了两顿红烧肉。

可别小看了这些吃食,在这个年头,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伙食了。

大部分人家一日三餐都是吃窝窝头、棒子面、白菜、咸菜,很少有人家顿顿能吃上白面馒头,肉就不用想了,一个月也难得吃回肉。

主要还是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物资匮乏。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国家实行了统购统销,定量供应的粮食政策。

国家将统一收购的粮食再以定量的标准分配给非农业人口,定量发放粮票,并与户口挂钩,户口迁移必须同时办理粮油转移关系。

也就是说,想要吃上供应粮,必须是城镇户口。

有城镇户口的居民,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粮本,每个人的口粮都有定额,到了月底,人们要拿着粮本到就近的粮站领全家的粮票,下个月才能买得到粮食。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钱虽然很重要,但粮票才是命根子。

并且,国家对各行业各工种的粮食指标都做了严格细致的划定。

普通居民一般每人每月是27-30斤粮食,重体力劳动者每人每月40-50斤粮食。

小孩子从出生之日起,每月定量是8斤,随后每长一岁就增加一斤的指标,直到达到成人指标。

在所有的粮食指标里,70%是粗粮,30%是细粮。

粮票也分地方粮票和全国粮票,全国粮票里面是含油的,所以价值也更高。

食用油的供应也是有标准的。

特别是从去年开始,定量缩减,普通居民每人每月1.5两,干部职工,大中学生每人每月2.5两。

如果一个家庭中,只有男方是城镇户口,而女方是农村户口,那他们的孩子也是农村户口,他们几口人就没有定量,只能去黑市花高价买口粮。

像这种情况很普遍,所以很多家庭过得紧巴巴的。

原剧中,贾家一直卖惨哭穷,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贾家的供应粮不够。

贾家就贾东旭是城市户口,就连棒梗、小当都是农村户口,这个时候,为了防止大量人员涌入四九城,孩子的户口都是随母亲落户的。

槐花是遗腹子,1960年还没出生,原剧1965年开局的时候才3岁。

也就是说,贾家只有贾东旭一个人有定量,为了养活五口人只能去黑市上买高价粮或买粮票,要不就是买棒子面,棒子面不用票。

不过,因为物资极度匮乏,黑市上的价格都翻番。

从去年开始进入了为期三年的自然灾害,口粮定量减少,黑市上的价格上涨5-10倍,就这样,还常常有价无市。

这种情况直到贾东旭1962年死亡,秦淮茹顶岗后,户口从农村转到城镇户口,她和三个孩子从此才有了定量。

这样看来,李怀德还是不差事的,不会一味的画大饼。

一个星期后,孙建设和一个穿着黑色中山装,书生气质的年轻人走了进来。

“张军,跟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李厂长的秘书刘卫民。”

这几天来,孙建设和张军混得熟了,也没有了之前的那么生分。

说实话,他还挺喜欢这个逃荒过来的年轻人的。

不仅没有怪他,还一口一个“孙哥”的,对他尊敬得不行。

值得一提的是,期间李怀德过来探望过一次,张军硬是当着李怀德的面明里暗里的帮着孙建设说好话,说他如何细心,如何负责等等。

虽然李怀德只是笑笑,没有明确说什么,但看那神情也是极为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