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科学修仙:我的实验室连通九重天 > 第3章 毒素成分分析慢,质谱色谱齐上阵

第3章 毒素成分分析慢,质谱色谱齐上阵(1 / 2)

青松长老体内那触目惊心的影像和数据,如同一副沉重的枷锁,不仅锁住了他自身的道途,也更让凌皓意识到了“丹毒”问题的普遍性与严峻性。前线战事吃紧,丹药需求如火,丹堂却因核心骨干的健康问题而效率骤降,此消彼长之下,灵青盟的战争潜力正在被无形削弱。

必须尽快攻克丹毒难题!

凌皓将自己关在生物医学分析实验室内,与外界的喧嚣隔绝。他深知,想要研发出有效的“靶向噬毒灵枢”,前提是对丹毒的能量构成、物质基础、乃至其“生命活动”的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模糊的认知,只会导致治疗的失败,甚至可能引发更可怕的后果。

然而,丹毒的分析,远比他预想的还要复杂和困难。

最初对丹毒“蠕虫”的形态观察,仅仅是一个开端。这些能量生命体结构极其不稳定,离开宿主环境后,活性会迅速衰减,其内部能量构成也在不断动态变化。常规的修真界手段,如神识探查、药气感应,面对这种微观层面的、活性的能量集合体,显得粗糙而无力,根本无法获取精确的数据。

“必须将其‘拆解’开来,从能量和物质两个层面,进行最彻底的剖析!”凌皓下定了决心。

他首先面对的难题,是如何在不破坏其关键结构的前提下,将丹毒样本稳定地“固定”住,以便进行长时间的精密切割与分析。这需要一种能瞬间冻结能量活动,却又不会引起样本变性的技术。

凌皓想到了前世用于生物样本冷冻电镜观察的“瞬间冷冻技术”。他结合此界的寒冰系法则与微型阵法,设计了一种“极寒灵锢阵”。将丹毒样本置于特制的、导热性极佳的玄冰晶片上,然后启动阵法,在万分之一息内,将其核心温度降至接近绝对零度,同时以精密的灵能场将其能量状态“定格”在那一瞬间。

成功了!在“极寒灵锢阵”的作用下,那缕青黑色的丹毒能量被完美冻结,如同琥珀中的昆虫,保留了其最鲜活时的微观结构。

接下来,便是最关键的成分分析环节。

凌皓动用了实验室里两台最核心、也是技术难度最高的分析仪器——这是他基于前世质谱仪与色谱仪原理,耗费大量心血改造而成的修真版“万象质谱仪”与“千机色谱仪”。

“万象质谱仪”的核心,是一个复杂到极致的能量电离与磁场偏转系统。被“极寒灵锢阵”固定的丹毒样本,被引入一个高度真空的、布满微型雷符的离子源腔室。

“启动电离源,能量梯度加载,小心,别把它彻底打散了!”凌皓全神贯注,操控着仪器。

细微的、经过精确计算的雷光在腔室内闪烁,如同最灵巧的手术刀,开始剥离、电离丹毒样本中的不同能量组分和物质微粒。这些被电离的、带有不同电荷和质量的“离子”,在强大的、由混沌灵气驱动的可变磁场中,因其质荷比的不同,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偏转。

“检测器就位,记录所有偏转轨迹和能量签名!”

光幕上,开始出现密密麻麻的、代表着不同离子的运动轨迹曲线和其独特的能量波动频谱。每一条曲线,每一个波峰,都可能对应着丹毒的一种关键成分。

然而,丹毒的能量构成太过复杂!其“离子”种类成千上万,许多能量签名极其相似,偏转轨迹交织重叠,如同乱麻,想要将它们一一分离、识别,需要海量的计算和比对。

毒素成分分析慢,质谱色谱齐上阵!

仅仅依靠“万象质谱仪”进行初步的分离和质荷比测定还远远不够。凌皓紧接着启动了“千机色谱仪”。

这台仪器的主体,是一根长达十丈、内壁铭刻着无数细微符文通道的“分离灵柱”。柱内填充着特制的、对不同能量和物质具有不同吸附性的“固定相”灵材微粒。

被初步电离的、混合着无数成分的丹毒“离子流”,在高压混沌灵气的推动下,注入“分离灵柱”。如同不同性格的旅人行走在一条布满各种关卡的道路上,与“固定相”相互作用强的成分,行进速度慢;相互作用弱的,行进速度快。

经过漫长的“旅程”,原本混杂在一起的丹毒成分,终于被按照其与“固定相”作用的强弱,依次从分离灵柱的另一端被“洗脱”出来,进入高灵敏度的“阵列式灵光检测器”。

检测器记录下每一种成分流出柱子的时间(保留时间)以及其独特的灵光响应信号。

这是一个极其缓慢而精细的过程。分离灵柱内的压力、温度、流动相的流速和性质,都需要根据丹毒样本的特性进行微调,任何一个参数的微小偏差,都可能导致分离失败或数据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