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科学修仙:我的实验室连通九重天 > 第17章 教材编写呕心血,《材料科学基础(修真版)》

第17章 教材编写呕心血,《材料科学基础(修真版)》(2 / 2)

· 成分与性能的关系:阐述不同元素(用五行属性类比引入)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引入“合金”、“掺杂”的概念。

· 材料的结构决定性能:通过大量实例(包括对传统法宝材料的分析),证明内部结构对强度、韧性、灵力传导性的决定性作用。

· 材料的加工与处理:介绍热处理(淬火、回火)、塑性加工(锻造)、以及…“灵能场辅助成型”(三维打印的初步概念)的基本原理和对性能的影响。

· 能量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初步讲解灵力在不同材料中的传导、损耗、放大机制,引入“能量回路”、“附魔本质”的概念。

· 新材料的设计思路:基于以上知识,提出通过成分设计、结构调控、加工工艺优化来“创造”新材料的科学思路,并留下伏笔,暗示“皓元素”的发现正是这种思路的成果。

至于“皓元素”的具体数据、纳米覆层技术、标准化剑阵的核心算法等等,则被列为更高阶的课程内容或保密资料。

最后,是表述方式与实例的选择。

教材不能是干巴巴的理论堆砌,必须生动、直观、有说服力。

凌皓亲自操刀,绘制了数百张极其精细的、融合了修真风格与现代科学的插图——有展示寒铁不同晶粒大小对比的“灵镜图”,有演示应力在剑身中分布的“流光示踪图”,有描绘“灵铸”打印机工作原理的“机关构型分解图”…

他还命令调取“万物结构数据库”中的海量数据,选取了成千上万个典型案例编入教材。例如,用青锋剑传统炼制与科学优化的对比,来阐述结构的重要性;用焚天锤损伤的分析,来引入缺陷和应力集中的概念;甚至,将幽冥殿黑色短剑的“幽冥结晶”作为一种特殊的“功能材料”案例进行初步分析(隐去关键数据),展示材料性能的多样性。

每一个概念,都力求有现象、有分析、有数据、有结论,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认知闭环。

编纂的过程是极其枯燥和痛苦的。团队几乎是不眠不休,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光是为了确定“灵子”(试图统一表述灵气基础单元)这一概念的定义和表述,就争论了整整七天七夜。

欧冶启这位炼器大师,在将毕生经验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梳理和扬弃的过程中,数次陷入自我怀疑和认知颠覆的痛苦,头发都白了一大片。

云逸子和璇玑老人,则从更高层面的“道”与“规则”角度,对教材的理论基础进行审视和补充,确保其不与天地至理相悖,甚至尝试用科学的语言去描述一些玄之又玄的法则现象。

时间在笔尖与光幕的摩擦中悄然流逝。

一年之期将至。

当最后一张插图被审定,最后一个案例被敲定,最后一段关于“材料未来与发展”的展望性文字被写下…

凌皓站在巨大的、由灵能凝聚而成的完整书稿投影前,看着那凝聚了团队无数心血的、厚达数尺的《材料科学基础(修真版)》虚拟书卷,长长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他的脸色有些苍白,眼神却如同被淬炼过的星辰,明亮而坚定。

“院长,完成了!”欧冶启声音沙哑,带着难以言喻的激动与疲惫。

凌皓点了点头,伸出手,轻轻触摸那虚幻的书卷封面,仿佛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

“传令。”

“即日起,启动教材印制。就用我们新研制的‘灵犀纸’和‘永恒墨’!”

“同时,向所有递交入学申请的宗门发出正式通知…”

“科学修真进修学院,第一期,‘高等材料学’预科班…”

“三个月后,正式开学!”

“而这本《材料科学基础(修真版)》…”

凌皓的声音回荡在寂静的编纂大殿中,

“将成为他们踏入科学圣殿的…”

“第一块,也是最重要的一块基石!”

“它将告诉所有质疑者和学习者…”

“科学,不是奇技淫巧…”

“而是通往真理的…”

“唯一坦途!”

教材编写呕心血,《材料科学基础(修真版)》。

这不仅仅是一本书的诞生,更是一个的全新道统,向旧世界发出的第一封,体系化的战书!当这本蕴含着异界智慧与修真实践结晶的教材,分发到东域各派精英弟子手中时,一场思想与认知领域更深层次的革命,将无可避免地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