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凌皓在青岚宗内,竟达成了一种“无人敢惹”的微妙状态。当然,这种“不敢惹”,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避之唯恐不及,而是一种带着敬重、忌惮和些许无奈的“不愿招惹”。毕竟,谁也不想成为下一个被凌长老在执法堂上,用无数条宗门法规和精妙法理“教育”得怀疑人生的反面教材。
这种风气的改变,直观地体现在了日常事务中。
· 弟子间发生争执,若一方抬出“要不要去找凌长老评评理?”,另一方多半会气焰顿消,主动寻求和解。
· 各堂口执事在处理事务时,也更加注重规矩的准确运用,生怕哪里出了纰漏,被这位“讼棍”长老抓住把柄。
· 甚至连一些长老在决策时,也会下意识地多想一层:“此举是否符合宗门法规精神?会不会被凌皓那小子挑出毛病?”
整个青岚宗的运行,在无形中被套上了一个“规矩”的紧箍咒,虽然初期让一些习惯了随心所欲的高层感到些许不适,但整个宗门的秩序和效率,却因此得到了显着的提升。扯皮推诿的事情少了,按章办事的氛围浓了。
这一日,炼器堂与符堂因为一批联合炼制法器的资源分配问题,闹到了执事殿。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眼看又要演变成一场吵闹。
主持会议的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金丹长老,他听着执事冷不丁说了一句:“再吵下去,我看不如请凌皓长老来裁定好了,他最‘讲规矩’。”
刹那间,整个执事殿鸦雀无声。
符堂的负责人脸色变了几变,炼器堂那位原本气势汹汹的长老也像是被掐住了脖子,气势瞬间萎靡。
那位主持会议的金丹长老先是一愣,随即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和……庆幸?他干咳一声,板起脸道:“咳咳!像什么样子!一点资源分配的小事,也值得如此吵闹?都按既定章程和往例来!谁再无理取闹,休怪本座不讲情面!”
有了“凌皓”这个无形的大杀器悬在头顶,双方迅速达成了妥协,按照一个相对公平的方案分配了资源,效率之高,前所未有。
事后,那位金丹长老私下对心腹感叹道:“这凌皓……虽只是个客卿,但这‘讼棍’之名,如今在宗内,怕是比许多实权长老的招牌还管用啊!”
而处于风暴中心的凌皓,对于自己莫名其妙得来的“讼棍”和“辩论狂”称号,只是置之一笑。他并不在意这些虚名,他在意的是效果。看到宗门的风气因他倡导的“规矩”而逐渐向好,看到普通弟子能够凭借规则保护自身权益,他便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讼棍就讼棍吧。”凌皓在静心苑中,一边观察着苏婉晴最新的生命体征数据,一边悠然想到,“若能以此名,让这青岚宗乃至更广阔的修真界,都学会在规则框架内解决问题,那这‘讼棍’,我当了又何妨?”
他现在是“无人敢惹”的辩论狂,但他更希望看到的,是将来有一天,所有人都成为“无需去惹”、自觉守规的明白人。
法治的种子,已然破土,并在“讼棍”之名的“威慑”与“辩论狂”之实的“教育”下,顽强地生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