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能亲和性:可模拟任何属性的灵气,完美适配所有丹药炼制。
· 高维渗透性:可能更容易引发物质和能量的深层变化,有助于炼制更高阶的丹药(如涉及时间、空间规则的仙丹)。
· 信息承载性:或能更好地承载“道韵”和“灵性”,提升丹药品质。
4. 终极丹炉的应用前景(脑洞继续):
· 无限能源:一台“聚变丹炉”的能量输出,可能足以支撑整个宗门的运转,让灵石成为历史。
· 炼制神丹:有了太初灵能,炼制传说中的“九转金丹”、“逆生死丹”或许不再是梦。
· 物质转化:可能实现更深层次的物质创造与转化,比如……直接“合成”稀有灵材?甚至……创造生命?
· 科学修炼:或许能利用这种能量,构建前所未有的“修炼加速器”或“法则感悟室”。
· 跨界旅行:足够的能量,是进行超远距离空间穿梭乃至位面探索的基础。
凌皓沉浸在这宏大的构想中,脸上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无疑是一个远超当前技术水平的、近乎神话的工程,涉及到的材料、技术、能量控制水平,都是目前无法想象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败,都可能意味着毁灭性的灾难——一个失控的微型奇点爆炸,威力恐怕不亚于大乘期修士的自爆。
这更像是一个遥远的、指引方向的灯塔,而非短期内可以实现的蓝图。
但正是这种看似不可能的狂想,推动着技术的一次次飞跃。也许,现在研究的Vt-1微观结构,将来能用于稳定奇点?也许,对吞噬体能量规则的理解,有助于设计能量约束阵列?也许,人工培育灵药技术积累的材料学知识,能用来寻找替代“世界石”的材料?
他将这张充满疯狂设想的概念图仔细收好,命名为“创世炉计划 - 第零版概念设计”。
他知道,路要一步一步走。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治好苏婉晴,完善科学丹法和医道的基础体系。但拥有一个远大的目标,能让每一步前行都充满意义和动力。
“聚变之心做炉芯……”凌皓笑了笑,摇了摇头,将这个宏伟的脑洞暂时封存于心底深处。
他转身回到实验台前,继续观察Vt-1微胶囊在模拟环境下的释放曲线。眼前的每一步扎实的研究,或许都是在为那个遥不可及的“创世炉”,添上一块微不足道、却必不可少的基石。
科学的征程,既需要脚踏实地解决当下难题的务实,也需要仰望星空、敢于梦想未来的勇气。
第二卷的故事,就在这连接着现实攻坚与未来狂想的节点上,暂告一个段落。凌皓在青岚宗的诊疗已进入最深水区,而科学的光芒,已然照亮了更远的道路。
未来的篇章里,等待他的,将是苏婉晴病情的最终决战,是科学丹法更广阔天地的开拓,以及那隐藏在无尽未知中的、或许有一天真能实现的……“聚变丹炉”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