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工艺溯源(2 / 2)

陈岸盯着那行字,呼吸渐渐沉重。

那天凌晨三点,父亲的船失联前,最后做的事就是归档。驾驶舱找到的日志残页上写着:“今日归档完毕,用ch纸七张。”

原来不是随意记下的。

是真的用了七张。

而现在,伪造协议的人偏偏也用了这种纸,还将协议日期定在8月15日——父亲遇难的日子。

这不是疏忽。

是挑衅。

陈小满看到那张单子,没有说话,默默将算盘横放在纸上,仿佛划下一道界限。

“哥,”她轻声说,“这张纸不该在这里。”

“它早该被销毁。”陈岸拍照存档,“按规定,当年所有ch系列的纸必须统一回收处理。能流出来的,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偷的,要么……是有人故意留下的。”

周大海吐了个烟圈:“你觉得是谁留的?”

“不知道。”陈岸收起台账,“但现在我知道了,他们不怕我们查这张纸,怕的是我们读懂纸背后的意思。”

他转身走向门口,脚步比来时更加沉稳。

“走,送样本去科委。”

三人下楼时,天色渐暗。远处港口的灯光亮起,映在湿地上,宛如碎裂的玻璃。

实验室里,技术员已经打开了电子显微镜。他戴着眼镜,袖子卷到胳膊肘,正调整焦距。

“来了?”他抬头看向陈岸,“听说你要查纸的年份?”

“不只是年份。”陈岸递上密封袋,“我要知道它的来历。”

技术员接过样本,放进载物台。镜头缓缓下降,画面同步投射到墙上。

纤维交织成网,中间隐约可见一组小字编号。

“ch-83-007。”他念出来,“有意思,这批纸每张都有唯一编号,总共三千多张。”

“这张是第几张?”陈岸问。

“第七张。”技术员放大图像,“而且……你看这里,边缘有些烧灼痕迹,像是火烧过又被扑灭了。”

陈岸心头一震。

父亲的日志也曾被烧过。他亲手烧的,因为上面写了不该写的内容。

如今,这张编号第七的纸,竟出现在伪造协议上。

编号相同。

数量相同。

连烧过的痕迹都吻合。

“这张纸,”他低声说,“三十年前就该消失了。”

技术员擦了擦眼镜:“但它现在就在你手里。”

陈岸握紧拳头。

有人不仅留下了证据,还把它变成武器,反过来对付他。

这不只是造假。

是设局。

是等着他一步步走进回忆,然后告诉他——你父亲死那天的事,我们知道。

陈小满站在一旁,轻声问:“哥,下一步怎么办?”

他没有回答。

他将声呐仪贴在显微镜屏幕上,启动音频回溯功能。

系统提示:“检测到微量残留振动信号,是否还原?”

他按下确认。

耳机里传来断断续续的声音:

“……七张纸用完后立即销毁……绝不能外流……”

那是父亲的声音。

年轻,坚定,带着一丝疲惫。

陈岸闭上眼,片刻后睁开。

他对技术员说:“帮我复印这份台账,全部。”

“你要干什么?”周大海问。

“让他们知道。”陈岸将原件装进箱子,“有些东西,烧不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