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与妖记 > 第133章 风铃轻响时

第133章 风铃轻响时(2 / 2)

“我说了,主任,您说的这些核心价值点,我都原原本本、重点强调了。”杨霄雨连忙点头,语气带着无奈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委屈,“就是在我充分阐述了这些意义之后,黄书记才……才没有直接否决,而是犹豫了。”她看着张翠红,加重了语气,“他最后的意思是,这个副书记兼任社团负责人,在咱们实验高中确实没有先例,属于开创性的尝试。他个人觉得方向可以探讨,但最终拍板,需要上报主管社团工作的李明山副校长,由李校长来定夺。他让我再准备充分些,直接去向李校长汇报说明。”

“那就去找李校长啊!”张翠红几乎是脱口而出,仿佛这只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程序,“既然黄书记松了口风,觉得方向可行,那下一步就是争取李校长的支持,这有什么好犹豫的?该准备的材料准备起来,该陈述的理由梳理清楚,直接去汇报!”

她语气斩钉截铁,带着一贯的雷厉风行。然而,杨霄雨看着她急切中甚至带着点护犊子般的神情,一个盘旋在心底的疑问终于忍不住试探性地问了出来。她放轻了声音,带着小心翼翼的观察:“张主任……您对这件事这么上心,这么着急推进……是不是……因为这件事直接关系到夏语?”她顿了顿,补充道,“毕竟,您以前在深蓝市就教过他,是您的得意门生,现在又跟着您负责深蓝杯……您是不是……多少有些额外的关照?”

话音落下的瞬间,办公室里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

窗外的喧闹声、远处模糊的讲课声,似乎都消失了。阳光斜斜地打在张翠红半边脸上,她脸上的急切和热情瞬间凝固。镜片后的目光陡然变得锐利,如同探照灯般射向杨霄雨,带着审视和一丝被冒犯的冷意。那严厉的目光让杨霄雨心头一紧,下意识地避开了视线。

但这严厉只是一闪而过,快得如同错觉。张翠红脸上的线条迅速软化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深的无奈,甚至夹杂着一丝不被理解的疲惫。她端起自己面前那杯已经半凉的茶,喝了一大口,仿佛要压下某种情绪。

“霄雨,”她放下茶杯,声音平稳,却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分量,“你以为我这么不遗余力地推动这件事,费心费力地分析利弊、上下沟通,仅仅是因为夏语是我在深蓝市教过的学生?是因为我和他有这份旧日师生情谊,所以我就在这件事上动了私心,想要为他‘开绿灯’、‘铺路子’,是吗?”她的目光坦然直视着杨霄雨,没有丝毫躲闪。

杨霄雨被这坦荡的目光看得有些窘迫,连忙摆手解释:“不不不,张主任,您误会了!我绝对没有质疑您师德的意思!我只是……只是看到您特别关注这件事的进展,所以……”

张翠红轻轻摆了摆手,打断了她略显慌乱的解释,脸上的无奈更深了。她靠向沙发背,目光投向窗外那片被阳光照得发亮的操场,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回荡在安静的办公室里。

“霄雨,我理解你的想法。但是,在这个事情上,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你,我张翠红,没有掺杂一丝一毫的个人私心。”她的语气异常郑重,“就算今天站在这个位置上的当事人不是夏语,换成任何一个有潜力、有热情、愿意承担这份责任的学生,只要我了解到有这么一件对学校管理创新、对学生发展平台拓展有益的事情被卡住了,我同样会上心,同样会去推动。”

她转回头,目光重新落在杨霄雨脸上,眼神变得深邃而充满力量:“因为这件事本身,它就不该被仅仅看作一个学生职务的安排问题!它代表的是一个全新的尝试,一种可能的方向!更是学校近年来不断强调、想要真正落地生根的决心——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真正把社团活动打造成学生发展特长、展现自我的第二课堂!”

张翠红的语气渐渐激昂起来,带着一种教育工作者特有的热忱和使命感:“我刚调入实验高中那会儿,老校长就语重心长地跟我说过一番话。他说:‘翠红啊,我们学校,能考高分、能进名校的好苗子,从来不缺。但你看,真正有鲜明特长、有独特闪光点的学生,还是太少了。’”她微微停顿,仿佛在重温那个场景,“校长说:‘现在的时代,早就不是我们当年埋头苦读只认分数的时候了!不是说拿到高分就是好孩子,不是说每个学生都非得挤高考这座独木桥不可!高考,无疑是改变命运最快、最稳的一条路,这点毋庸置疑。但是——’”

她加重了语气,目光灼灼:“‘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擅长和热爱的东西!我们做老师的,现在的责任是什么?是发掘他们身上那些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特长’,那些能让他们眼睛发亮、充满干劲的‘火花’!而不是按照我们设定好的模子,去强行塑造我们想要的‘特长’!你明白我的意思吗,霄雨?’”

杨霄雨完全被张翠红这番话震动了。她看着眼前这位平素雷厉风行、甚至有些严厉的主任,此刻眼中闪烁的却是无比真挚的光亮,那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她用力地点点头,声音有些发涩:“张主任,我明白您的意思了。对不起,真的是我狭隘了,误会了您的初衷。我……没想到您站在这么高的层面,为学生考虑得这么深、这么远。”

张翠红脸上的严肃终于彻底化开,露出一丝宽慰的笑容,她再次摆摆手:“不是我想得有多高远,而是这本就是我们站在这个位置上,应该时刻放在心上的事。能遇见这些孩子,教导他们,陪伴他们走过人生这段重要的旅程,就是一种缘分。在我眼里,学生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只有我们做老师的,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引导他们,去点燃他们心中那团属于自己的火。”

她的目光变得柔和而深远,仿佛穿透了墙壁,看到了那个在球场上奔跑、在团委办公室里忙碌、在文学社侃侃而谈的少年身影。

“至于夏语,”张翠红的语气带着一种近乎慈爱的骄傲和期许,“我之前就跟你说过,他是一个总能不断带来惊喜的孩子。在他身上,我见过那种纯粹的热情和勇于尝试的劲头。以前在深蓝市的课堂上是这样,现在,”她的目光收回,坚定地看向杨霄雨,“在这个全新的、更大的舞台上,我也相信,他能够继续发挥他的特点,展现他独有的‘特长’。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他提供这样的机会和舞台,然后,在背后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引导。”

杨霄雨深深吸了一口气,之前的疑虑和犹豫彻底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点醒后的清明和力量感。她挺直了背脊,眼神坚定:“主任,我明白了!您放心,晚点,不,今天上午只要李校长有空,我就立刻去找他汇报这件事!争取尽快把夏语的任职问题敲定下来,不耽误后续的深蓝杯筹备!”

“好!”张翠红眼中露出赞许,但随即沉吟了一下,“这样,你准备汇报材料的时候,把关于副书记兼任社团负责人模式创新的意义和可行性分析,再提炼得精炼些、重点突出些。还有深蓝杯那边,我这边也正好整理了一些关键节点和需要学校层面协调支持的要点……”她说着站起身,走向办公桌,“到时候,我跟你一起去。”

杨霄雨眼睛一亮,脸上瞬间绽开如释重负的笑容:“真的?那太好了!主任,有您亲自出马坐镇,我心里就踏实多了!简直是求之不得啊!”

窗外的阳光越来越明亮,已经从窗台彻底漫延进来,金灿灿地铺满了整个办公桌面,将那些堆积如山的资料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充满希望的光晕。一阵带着初秋凉意的晨风,恰好从敞开的窗户缝隙里钻了进来,轻轻拂过窗棂上悬挂着的一串小小的玻璃风铃。

叮铃——叮铃铃——

清脆、悦耳、带着金属质感的细微声响,在洒满阳光的办公室里轻盈地跳跃、回荡,如同无数细小而坚定的回音,又像是为即将开始的“战役”敲响的、充满祝福的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