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进加拿大 只加华人(2 / 2)

试吃会当天,士嘉堡唐人街的广场上挤满了人。史国栋亲自站在火锅旁,给食客们舀汤:“您尝尝这个鱼羊鲜火锅,鱼肉是从大西洋刚运过来的鳕鱼,羊肉是本地牧场的羊,鲜得很。”

一个金发碧眼的女士尝了一口,竖起大拇指:“太好吃了!比我之前吃的火锅都鲜,这个汤底是怎么做的?”

“这是咱们的秘方,用十几种香料熬了八个小时。”史国栋笑着说,“要是您喜欢,下周咱们在北约克的直营店开业,欢迎您来尝尝。”

不远处,几个本地餐厅老板站在人群外,看着热闹的场景,脸色不太好看。其中一个穿西装的男人哼了一声:“不就是个火锅吗?我就不信能抢走咱们的生意。”

旁边的人却摇了摇头:“你没尝他们的菜吧?我刚才偷偷尝了一口,比咱们的牛排好吃多了,而且他们还有机器人上菜,年轻人都喜欢这个。”

史国栋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对杨晓英说:“你看,味道才是最好的武器。不管他们怎么抵制,只要咱们的菜好吃,食客自然会来。”

试吃会结束后,史国栋团队又马不停蹄地赶往温哥华。在温哥华的华人社区,他们遇到了一个叫林慧的华人女孩,她刚从国内来加拿大留学,想加盟一家川渝味道的火锅店。

“史总,我虽然没开过店,但我在国内做过餐饮策划,知道怎么吸引年轻食客。”林慧递上自己的简历,“我想把加盟店开在温哥华的大学附近,主要做学生生意,推出性价比高的套餐,再搞点汉服体验活动,肯定能火。”

史国栋看着简历,又看了看林慧眼里的干劲,点了点头:“你的想法很好,年轻人更懂年轻人的需求。不过开店前,你得先去咱们总部培训一个月,把火锅的配方和经营流程学扎实。”

“没问题!我下周就能去国内。”林慧激动地说,“我早就想把正宗的川渝火锅带到温哥华了,以前在国内的时候,每周都要跟朋友去吃一次。”

从温哥华回到多伦多,史国栋团队开始筹备直营店的开业。装修工人在加班加点地赶工,设备厂家的人在调试机器人,采购部的人在联系本地的食材供应商,整个团队都忙得团团转。

开业前一天,史国栋突然接到周明的电话,语气很着急:“史总,不好了!约克区的市政厅突然说要对咱们的店进行额外的卫生检查,还说要是不合格,就不能开业。”

史国栋皱了皱眉:“是不是那些本地餐厅老板搞的鬼?你别慌,我现在就过去。”

赶到约克区市政厅,史国栋见到了负责卫生检查的官员。对方拿着一份文件,面无表情地说:“史先生,我们接到举报,说你们的厨房卫生不达标,所以必须进行额外检查。”

“可以,没问题。”史国栋很平静,“不过我想请媒体朋友一起去,让大家看看咱们的厨房到底干不干净。”

官员愣了一下,没想到史国栋会这么说。旁边的约瑟夫赶紧补充:“我们已经联系了《多伦多星报》和加拿大中文电视台的记者,他们马上就到。”

官员的脸色变了变,只好说:“那好吧,现在就去检查。”

到了直营店的厨房,记者们拿着相机不停地拍照。史国栋指着锃亮的不锈钢设备:“大家看,咱们的厨房采用的是明厨亮灶设计,所有食材都放在冷藏柜里,切菜有专门的机器人,不会有交叉污染。而且咱们的员工都有健康证,每天上班前都要洗手消毒。”

记者们又检查了食材的保质期和卫生许可证,没发现任何问题。负责检查的官员只好在合格书上签字:“对不起,史先生,是我们接到了不实举报,耽误了你们的开业。”

史国栋笑了笑:“没关系,只要能证明咱们的清白就好。明天咱们的直营店准时开业,欢迎大家来品尝。”

第二天,多伦多北约克的川渝味道直营店热闹开业。门口的舞狮队敲锣打鼓,吸引了不少路人围观。进店的食客发现,点餐不用服务员,只要在平板电脑上点几下,机器人就会把菜送过来;切菜也不用厨师,机器人的刀工比十几年的老师傅还精准。

一个来吃火锅的华人老太太笑着说:“在国外还能吃到这么正宗的川渝火锅,还有这么先进的机器人,真是太好了!以后我要经常来。”

旁边的外国食客也竖起大拇指:“这个鱼羊鲜火锅太鲜了,机器人也很有趣,我要推荐给我的朋友。”

开业第一个月,这家直营店的营业额就突破了百万加元。紧接着,士嘉堡、列治文山的直营店也陆续开业,加盟店也开了十几家。史国栋团队又去了温哥华、蒙特利尔等城市,不到三个月,川渝味道在加拿大就开了1200多家店。

在多伦多的庆功宴上,史国栋举起酒杯:“今天咱们能在加拿大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离不开大家的努力,更离不开加拿大华人的支持。以后咱们还要把川渝味道开到更多国家,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美食的魅力!”

杨晓英笑着补充:“接下来咱们还要研发第五代移动火锅车,把店开到偏远的小镇,让更多人能吃到咱们的火锅。”

约瑟夫和迈克尔也举起酒杯:“我们会继续帮你们拓展加拿大市场,争取明年把店开到一万家!”

窗外的枫叶已经红透,像一团团火焰在燃烧。史国栋看着满桌的中国菜,又看了看身边的团队,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在加拿大的成功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广阔的世界等着他们去开拓,还有更多的人等着品尝中国美食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