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塔吉斯坦 两极拓展(2 / 2)

史国栋站在纽约的街头,看着来往的人群,嘴角忍不住上扬。他想起刚到塔吉克斯坦时的焦虑,想起和阿凡提反复商量的夜晚,忽然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

“做得好,”史国栋的声音里带着笑意,“接下来,咱们把高端店开到苦盏和胡占德,平民店则往中小城市拓展。对了,记得把回收油的精炼技术再升级一下,一定要保证卫生,不能出任何问题。”

“放心吧史总,”阿凡提的声音里满是信心,“咱们的技术团队已经研发出了新的精炼工艺,不仅能保证卫生,还能让底料的味道更醇厚。现在很多平民店的客人都说,咱们的火锅比国内的还好吃!”

挂了电话,史国栋走进一家咖啡馆,点了一杯美式。他打开手机银行,看着塔吉克斯坦片区的营收数据,眼里满是欣慰。数据显示,高端店的单店月营收已经突破10万美元,平民店的月均流水也达到了5万美元。照这个速度,不出一年,塔吉克斯坦就能成为川渝味道在中亚地区的核心市场。

他忽然想起刚创业的时候,有人说他做火锅没有前途,说中餐很难走出国门。可现在,川渝味道的招牌已经挂在了迪拜、纽约、杜尚别的街头,甚至即将走进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他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轻轻敲击,心里忽然有了一个更大的想法——或许,下一步可以把店开到非洲去,让更多人尝尝川渝味道的火锅。

咖啡馆的窗外,纽约的霓虹灯渐渐亮起,照亮了繁华的街道。史国栋端起咖啡,轻轻抿了一口。咖啡的苦味在舌尖散开,却让他想起了火锅的辣味——那是属于川渝的味道,也是属于中国的味道。他知道,未来还有很多挑战,但只要坚持下去,川渝味道的招牌,一定会挂在更多国家的街头。

又过了一个月,史国栋再次回到杜尚别。这次,他是来参加“锦庭”第36家店的开业仪式。开业当天,总统府的秘书长亲自到场,握着史国栋的手说:“你们的火锅,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的美食文化。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中国企业来塔吉克斯坦投资,促进两国的友好合作。”

史国栋笑着点点头,心里满是自豪。他知道,川渝味道在塔吉克斯坦的成功,不仅仅是一门生意的成功,更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缩影。

仪式结束后,史国栋和阿凡提坐在“锦庭”的包间里,看着窗外繁华的街道。阿凡提拿出一份报表,笑着说:“史总,你看,这是上个月的营收数据。高端店的净利润已经超过了500万美元,平民店的净利润也达到了200万美元。咱们这次,真是赚得盆满钵满。”

史国栋接过报表,看着上面的数字,嘴角忍不住上扬。他想起刚到塔吉克斯坦时的迷茫,想起那些反复修改方案的夜晚,忽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接下来,咱们要把目光放得更远,”史国栋的眼神里满是坚定,“不仅要在中亚拓展,还要把川渝味道带到欧洲、非洲、南美洲。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中国的火锅,有多好吃。”

阿凡提用力点点头,眼里满是憧憬。他知道,跟着史国栋,川渝味道的未来,一定会更加辉煌。

夜色渐深,杜尚别的街头灯火通明。“锦庭”的包间里,史国栋和阿凡提还在讨论着未来的计划,笑声在空气中回荡。窗外,偶尔有汽车驶过,车灯在地面上留下长长的光影,仿佛在为他们的未来,照亮前行的道路。

史国栋端起酒杯,看着杯中晃动的红酒,心里忽然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川渝味道的故事,还在继续。而他,会带着这份初心,一直走下去,让中国的味道,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绽放光彩。

夜色漫进“锦庭”的包间时,史国栋的手机又震了震。他点开一看,是国内总部发来的消息——苦盏市的高端店选址已敲定,当地最大的地产商主动提出免半年房租,只求能挂“川渝味道”的招牌。

“你看,”他把手机递给阿凡提,指尖在屏幕上点了点,“连苦盏的地产商也找上门了,这说明咱们的招牌在中亚已经立住了。”

阿凡提凑过来一看,眼睛顿时亮了:“这可是好事!苦盏是塔吉克第二大城市,离乌兹别克斯坦边境近,说不定还能吸引那边的客人。不过……平民店的加盟申请已经堆了快两百份,咱们要不要控制下数量?免得砸了口碑。”

史国栋指尖敲了敲桌面,眉头微蹙。他想起前几天去胡占德考察时,看到一家未经授权的“川渝味道”仿店,用劣质底料冒充正宗口味,门口还围着投诉的客人。“必须控制,”他语气沉了沉,“平民店加盟要加一道‘实地考核’,加盟商得先去总部培训半个月,考核通过才能开店。另外,每季度派技术团队巡查,发现用劣质食材的,直接取消加盟资格。”

阿凡提赶紧掏出笔记本记下,笔尖在纸上划过的声音格外清晰:“我明天就把考核标准拟出来,再联系总部安排培训名额。对了,昨天有个吉尔吉斯斯坦的商人来问,想把平民店开到比什凯克,你看要不要接?”

“接!”史国栋几乎没犹豫,他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杜尚别电视塔的灯光,“塔吉克这边走通了,吉尔吉斯斯坦就是下一站。不过要先派团队去比什凯克考察,看看当地的消费力和食材供应,别像刚开始来塔吉克时那样,摸着石头过河。”

正说着,包间门被轻轻推开,服务员端着一份刚出锅的“松茸和牛卷”走进来。瓷盘里的和牛泛着粉嫩的光泽,松茸的香气瞬间漫满房间。史国栋夹起一片,在滚沸的红油锅里轻轻一涮,入口时肉香混着辣意,让他忽然想起刚创业时,在成都巷子里摆地摊卖火锅的日子。

“阿凡提,你说咱们现在算不算‘苦尽甘来’?”他放下筷子,语气里带着几分感慨,“当初在国内,有人说我把火锅开到国外是异想天开,现在呢?塔吉克的权贵排队吃咱们的火锅,连邻国都来求加盟。”

阿凡提笑着夹起一块松茸,眼里满是认同:“这都是你敢想敢做!要是当初你没提出‘两极分化’,咱们现在还在愁怎么回本呢。对了,下个月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塔吉克的商务部长还邀请你去做分享,说要把咱们的模式推荐给其他成员国。”

史国栋愣了愣,随即笑了。他掏出手机,翻出一张老照片——那是十年前,他在成都一家小火锅店里,和员工们一起贴春联的场景。照片里的他穿着沾满油污的围裙,笑容却格外灿烂。

“行,峰会我去。”他收起手机,眼神里满是坚定,“不仅要分享模式,还要让更多国家知道,中国的味道,能适配全世界的餐桌。”

窗外的夜色更浓了,杜尚别的街头依旧灯火通明。包间里,两人的笑声混着火锅的香气,飘向窗外,仿佛在为即将展开的中亚新蓝图,提前奏响了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