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中亚五国 先哈萨克(2 / 2)

招商会当天,阿斯塔纳的酒店会议室里座无虚席。史国栋刚走上台,就迎来了热烈的掌声。

他拿起话筒,先用中文问候,又换成俄语重复了一遍,引得台下不少人点头。“各位朋友,我知道大家等‘川渝味道’的加盟政策等了很久,今天我带来了最实在的支持——”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第一,底料供应直连莫斯科中心仓,保证24至48小时内到货;第二,总部派专业团队负责选址、装修指导,免费设计符合当地审美的店面;第三,所有员工统一到阿斯塔纳培训基地学习,考核通过才能上岗。”

话音刚落,台下就炸开了锅。一位来自阿拉木图的老板举手提问:“史总,加盟费用能不能优惠?我们前期投入不小。”

史国栋早有准备:“前60家加盟商,加盟费减免20%,而且开业第一个月,总部承担50%的宣传费用。”这个政策是他连夜和总部商量的,为的就是快速打开市场,形成规模效应。

接下来的提问环节异常热烈,从食材采购到利润分成,从投诉处理到后续扩张,史国栋都一一耐心解答。他注意到角落里坐着一位哈萨克族女士,一直没说话,只是认真地做着笔记。

招商会结束后,那位女士主动走了过来,用流利的中文说道:“史总您好,我叫古丽娜拉,之前在乌鲁木齐留学,特别喜欢川渝火锅。我在阿克托别市有个店面,想加盟你们。”

史国栋看着她递过来的资料,店面位置在市中心商圈,面积不小,还有完善的餐饮许可证。“古丽娜拉,你的条件很不错。阿克托别市虽然不是最大的城市,但石油产业发达,消费能力强,很适合开我们的分店。”

“真的吗?”古丽娜拉眼睛亮了起来,“我担心当地人接受不了太辣的口味,准备主打鸳鸯锅和微辣汤底。”

“这个思路很对,”史国栋赞许地点头,“入乡随俗很重要,我们可以根据当地口味调整辣度,但核心的鱼羊鲜风味不能变。”

他想起调研时看到的,哈萨克人虽然爱吃辣,但和川渝人比还是温和些,这个细节必须在培训中强调。

半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史国栋和团队每天忙着接待考察的客户、审核资料、签订合同,连轴转的工作让他嗓子都哑了,但看着签约名单上越来越多的名字,他心里满是成就感。“小林,统计一下,现在签了多少家了?”

“史总,已经68家了!”小林递过来一杯温水,“还有几家在犹豫,要不要再等等?”

史国栋摇摇头:“就选60家,挑那些位置好、经验足、理念合的。宁缺毋滥,咱们要做的是精品店,不是数量堆砌。”他看着名单上的城市分布,阿斯塔纳12家,阿拉木图15家,其他城市各有覆盖,这个布局很合理。

签完最后一份合同,史国栋终于能喘口气了。阿凡拿着装修设计图进来:“史总,这是几家样板店的设计方案,融入了哈萨克族的花纹元素,又保留了红灯笼、木桌椅这些川渝特色,您看看怎么样?”

史国栋翻看着图纸,红色的主色调搭配蓝色的装饰花纹,传统与现代相得益彰。“就按这个来,让装修队抓紧时间,争取一个半月内完工。培训基地那边也要同步准备,厨师、服务员、收银员都要分批次培训。”

接下来的一个半月,史国栋成了“空中飞人”,穿梭在哈萨克斯坦的各个城市。

在卡拉干达,他和加盟商一起考察选址,避开了人流稀少的老街区,定在了新建的住宅区附近;在奇姆肯特,他发现当地水质偏硬,特意让技术人员调整了汤底配方;在乌拉尔,他手把手教厨师处理鱼片,强调“薄如纸、透光亮”的标准。

“史总,您这手艺比我们大厨还厉害!”乌拉尔的加盟商竖起大拇指,看着史国栋片出的鱼片在清水里轻轻一涮就熟了,鲜嫩可口。

史国栋擦了擦手,笑道:“这是咱们的看家本事,鱼要选新鲜的草鱼片,羊肉要选一岁的羔羊肉,两者搭配才能鲜上加鲜。你们可得把这手艺学好了。”他心里清楚,口味是餐饮的生命线,只要味道正宗,就不怕没有回头客。

培训基地里更是热火朝天。来自60家分店的员工挤在教室里,认真听讲师讲解底料配方、服务流程。

史国栋偶尔会去抽查,看到大家熟练地调配汤底、准确地报出菜名,他悬着的心放下了大半。“小林,培训结束后要组织考核,不及格的得补考,绝不能让不合格的员工上岗。”

“放心吧史总,”小林递过来考核方案,“理论和实操各占50%,实操还要现场做一锅鱼羊鲜火锅,由您和几位老厨师打分。”

两个月后,培训顺利结束。60家分店的装修也全部完工,红灯笼在各个城市的街头亮起,成了一道醒目的风景线。开业前一天,史国栋在阿斯塔纳的旗舰店召开了动员大会。

“明天,咱们60家店要同时开业!”史国栋站在台上,看着台下整齐的队伍,声音洪亮,“哈萨克斯坦的朋友们已经等了太久,咱们要让他们尝到最正宗的川渝味道,感受到最热情的服务!”

“加油!加油!加油!”台下的员工齐声呐喊,声音里充满了干劲。

古丽娜拉站在队伍里,激动得手心冒汗。她看着店里精致的装修,想着明天就能迎来客人,心里既紧张又期待。“史总,您放心,我们一定把店经营好!”

史国栋笑着点头,目光扫过每一张年轻的脸庞。他知道,这些人将是“川渝味道”在哈萨克斯坦的火种,他们的努力会让火锅香飘得更远。

开业当天,所有分店都挤满了人。阿斯塔纳旗舰店门口排起了长队,不少人拿着手机拍照,想记录下这家新奇的火锅店。哈力木拉提的分店更是座无虚席,他忙得脚不沾地,脸上却笑开了花:“史总,您看,我说吧,肯定火!”

史国栋在店里转了一圈,每桌客人都吃得津津有味。有哈萨克族家庭一边涮肉一边聊天,孩子们捧着碗大口喝汤;有俄罗斯族朋友拿着菜单研究,对鱼羊鲜的搭配充满好奇;还有不少外国游客,一边吃一边用手机翻译软件询问底料的配方。

“味道太正宗了!和我在重庆吃的一模一样!”一位中国游客认出了史国栋,主动上前打招呼,“没想到在阿斯塔纳还能吃到这么地道的火锅,必须给你们宣传!”

史国栋心里暖暖的,他知道,自己的选择没错。哈萨克斯坦虽然与中国远隔万里,但美食无国界,这一锅鱼羊鲜,正悄悄拉近彼此的距离。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三个月过去了。这天,阿凡拿着一份销售报表冲进史国栋的办公室:“史总!您快看!上个月60家店的总营业额突破了2000万美元!好多店都在申请开分店呢!”

史国栋接过报表,看着上面节节攀升的数据,嘴角忍不住上扬。他想起刚来时的忐忑,想起招商会的忙碌,想起培训时的严格,所有的付出都有了回报。

“阿凡提,你统计一下想开分店的客户,优先考虑那些经营好、口碑佳的。另外,准备一下,咱们去吉尔吉斯斯坦考察考察,下一站就拓展那里。”

“好嘞!”阿凡提兴奋地答应着,转身跑了出去。

史国栋走到窗边,望着阿斯塔纳的街景。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川渝味道”的招牌上,红灯笼在晚风中轻轻摇曳。

远处传来悠扬的冬不拉琴声,与店里飘出的火锅香气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奇妙的画面。

他掏出手机,给总部发了条信息:“哈萨克斯坦市场已打开,下一步进军中亚其他四国。川渝味道,正在香飘中亚。”发送成功的那一刻,史国栋知道,这场跨越国界的火锅之旅,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