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线索(2 / 2)

“唉!大人既问起,老朽也不敢隐瞒。丰儿这孩子,打小就与旁人不同,是个天生的读书种子。老朽一辈子没中过秀才,儿子、孙子也都是庄稼汉,买卖人。原以为王家这辈子与功名无缘,谁知道这孩子这儿竟开了窍。”

他话未说完,刘惑已是眼前一亮,拊掌道:“哦?这娃娃竟有这般天赋?”

“不敢与解元公相比。”

王里正连忙摆手,又对着刘惑拱手道:“今早说起来的时候老朽还没想起来,后来回家才记起,刘公子不正是客人口中诗文冠绝天下,读之令人神怡的那位高材吗?!解元公的诗文,传遍江南江北,京中那些达官贵人,哪个不赞一声‘少年才俊’?后年秋闱,解元公定能连中三元,光耀门楣!”

刘惑笑着还礼道:“借里正吉言,刘某自当尽力。”

两人寒暄几句,王里正才又接着道:“丰儿两岁便能识得百字,三岁就能背《三字经》,到如今五岁未满,《论语》已能通读,连村中私塾的先生都说,这孩子是百年难遇的奇才。只是他性子野得很,读书时安安静静,一放下书本,便像脱了缰的小马驹,转眼就没了踪影。”

不敬闻言,低头看了看身边的孩子。王丰似是察觉到他的目光,仰起小脸对着他甜甜一笑,露出两颗刚长出来的小虎牙。不敬心中微动,又抬手摸了摸他的头,这一次,孩子竟主动蹭了蹭他的掌心。

王里正将这一幕看在眼里,更是诧异,口中却不停。

“起初我们还紧着看管,有好几次他跑出去不见踪影,全村人举着火把找了大半夜,结果这小子自己从后山摸了回来,手里还攥着野果子。”

“次数多了,我们也就松了心。这村子虽地处要道,南来北往的客商多,却也不大,丰儿机灵,寻常人也骗不了他。只要他能按时回来读书,把功课做好,其余的事,我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说到这里,王里正的声音忽然有些发颤,端起桌上的茶盏喝了一口,才续道:“可今晨,却出了怪事。约莫卯时三刻,老朽刚起身如厕,我那孙子就慌慌张张跑进来,结结巴巴说‘丰儿不见了’。老朽当时心头就是一紧,可当着一大家子的面,又不能露怯,若是我慌了,全家上下岂不是要乱作一团?”

“老朽强作镇定,吩咐家里人分四路出去找,自己则坐在堂屋等消息。没过半柱香的工夫,就见老大抱着丰儿跑了回来,老朽一颗心刚放下去,就听丰儿奶声奶气地说,他在张屠户那废弃的院子里,看见了好多好多血,红通通的,尚未凝结!”

林亨眉头微挑,沉声道:“卯时三刻?里正倒是记得分毫不差,不知何以确定?”

王里正嘿嘿一笑,伸手从袖中摸出一物,递到林亨面前。那是块巴掌大小的银壳怀表,边缘雕着缠枝莲纹,触手冰凉,瞧着便知工艺精湛。他拇指按住表盖轻轻一按,“咔嗒”一声,表盖弹开,内里却并非寻常时辰刻度,反倒像一面缩小的罗盘,铜制指针在错综复杂的刻度盘上缓缓转动,盘边还刻着许多细密的篆字,瞧着颇为玄妙。

“大人见多识广,想来识得这物件。”

王里正脸上堆着笑。

“这是墨家制的‘机关日晷’,虽说不算什么稀世珍宝,可计时却半点不差,比寻常漏刻准得多。”

林亨伸手在表盖边缘摸了摸,颔首道:“确是墨家巧技。听闻此物初成时,那发明者本取名‘见表’,说它‘见之即知时辰’,直白得很。可后来传到士绅手中,嫌‘见表’二字太俗,便改叫了‘机关日晷’,说这般才配得上身份。听说那墨家工匠得知后,气得三日没吃下饭,直骂世人只重虚名,不重实用。”

王里正连连点头:“大人说得是!老朽也是听人说过这典故,可笑得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