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三千一念 > 第226章 汉明帝

第226章 汉明帝(2 / 2)

不敬眺向远方目光深邃道:“公子可知儒家何以能位列三教之首?”

王恢不假思索道:“北周武帝曾召集群臣与沙门道士共辩三教,最终定下儒教在先,道教次之,佛教在后的次序。自此三教并称,便是儒、道、佛三家。”

不敬再度颔首道:“此说固然不错,却未尽其详。”

他轻转手中念珠,“公子当知儒家尚礼,盖因儒家本出自周礼,最早的儒者实为执掌祭祀的礼官。及至汉朝,儒家渐兴一脉,将先贤典籍奉为经文,谶纬之说由此大盛。”

不敬又见王恢面露困惑,续道:“光武帝应谶纬之兆中兴汉室,谶纬遂成朝堂显学。明帝承此遗风,自然深研此道。那柄短剑若真是明帝所赠,恐怕非是佛门圣物,而是蕴藏着儒家谶纬秘术的圣物。”

王恢听得这番话,如闻惊雷,半晌才回过神来:“若依大师所言,如今儒家几乎一统天下,诸多儒生更是崇古尚贤,为何不见他们去追寻这件圣物?”

不敬微微一笑,烛光在他眼中跳动:“公子可曾听过叶公好龙的故事?”

王恢蹙眉说道:“昔日子张见鲁哀公,七日不得见。子张托人传话: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而来。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好龙,雕文画龙,天龙闻而降之。叶公见之,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不敬点头,语声低沉道:“如此今之儒者,所好者可是真龙?”

王恢默然良久,烛火在他眸中跳动不定,终于缓缓开口道:“大师一席话,真是惊醒梦中人。细想之下,确是如此。那些口口声声尊崇先贤、以正统自居的大儒们,若知有此圣物现世,本当趋之若鹜才是。”

他指尖轻叩地面,发出规律的轻响。

“然而这些年来,摩法兰寺香火鼎盛,往来拜谒者虽众,却从未见有儒门大家专程为瞻仰这圣剑而来。反倒多是佛门子弟与朝廷官员往来频繁。要说那些大儒见识不如大师,本公子是不信的。”

王恢忽然冷笑一声,那笑声中带分讥诮。

“如今细想,他们不是不知,而是不愿知。这些儒林名宿终日高唱‘法先王’、‘复周礼’,表面上是崇古尚贤,实则不过是借古人之名,行掌控话语权之实。谁定义了‘正统’,谁便掌握了评判是非的标准,这才是崇古背后的真义。”

他站起身来,在屋中踱步,衣袂带起微风,烛光随之摇曳,说道:“这柄短剑若真是明帝所赠的儒家圣物,却供奉在佛寺之中,岂非打破了他们精心构建的道统谱系?更不必说,若这短剑真如大师推测,蕴藏谶纬秘术之力。那些终日将‘子不语怪力乱神’挂在嘴边的儒生,又该如何解释儒家兴起过程中这些不愿被提及的渊源?”

王恢停步转身,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好一个叶公好龙!他们爱的不是真龙,而是‘好龙’之名所能带来的权势。崇古不过是幌子,借此垄断经典解释权,排除异己,巩固自身地位才是根本。这柄短剑的存在,无异于一记响亮的耳光,打醒了多少沉醉在道统迷梦中人。”

他长叹一声道:“如此说来,这短剑留在佛寺反倒是好事。至少佛门坦诚,不似那些儒生,既要借谶纬之力立身,又要故作清高地划清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