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自力在一旁用力点头。
他们怎么会不想早点铲除东山的毒贩?
但现实摆在那儿——阻力重重。
一个缉毒大队长,手下能信的居然只有副手。
马云波拍拍他肩膀:
“放心干,有我和祁处在,你们只管往前冲。”
“记住,不是让你们去拼命。”
“我们是来赢的。”
两人齐声应道:
“是!”
回到办公室,陈自力忍不住问:
“蔡局,祁处说让您透露消息……那‘某人’是谁?”
蔡永强苦笑:
“还能是谁?”
“那还用说,肯定是陈光荣啊!”
陈自力心里一震,
转头问:
“祁处对他有意见?”
蔡永强瞥了他一眼,
“你这话说的,好像你自己特别信任他似的。”
陈自力笑了两声,
“我当然不信他,但问题是,我没证据。”
“祁处有证据?”
蔡永强压低声音,
“你觉得祁同伟是什么人?这事没谱,他会让我们动手?”
祁同伟确实对塔寨的监控系统很感兴趣。
《汉国风云激荡二十年》里曾写过“天眼”系统。
那时候他还不以为意,现在才真正明白它的分量。
走在塔寨的巷子里,
几乎每个角落都有摄像头盯着。
要是把这个系统扩大,
从塔寨扩展到东山市、临海省,甚至整个大汉,
那就是真正的天眼工程!
对社会治安的帮助,可想而知。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
祁同伟也从这些摄像头中发现了端倪。
这不是普通监控。
即便是香江,这种设备也不便宜。
他仔细看了塔寨的摄像头型号,
居然是十年前的老款。
十年前,价格可不是现在能比的。
大汉的薪资水平才涨了几年,
可塔寨那个时候就已经在全村布了监控——
不是为了防外人,
而是为了盯自己人!
那问题来了,
塔寨全是林家的人,他们到底怕什么?
再看塔寨的村貌,
规划得整齐漂亮,家家都是小洋楼,老人小孩都照顾得妥帖,
说是东山市农村的标杆,没人会反驳。
可钱是从哪来的?
再想想163号文件里提到的几起命案,
祁同伟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他坐下来,噼里啪啦地敲了三小时键盘,
最终写出了两万多字的报告。
整理了一下思路,他拨通了李唐的电话:
“李部,我刚发了封邮件,麻烦您查收。”
李唐差点笑出声来,
“你有事直接找柳常务副不行?他肯定给你办。”
祁同伟语气很温和,
“我觉得这事,还是您先看看比较好。”
李唐沉吟片刻,
“行,你发过来吧。”
祁同伟动作利落地把邮件发了过去,
点上一根烟,静静等着。
十分钟后,电话响了。
李唐声音低沉:
“这个天眼系统,确实有必要。”
“你有这个想法,早点提啊,拐什么弯?”
“还有,试点为什么选在东山?”
“一个县级市,能看出来什么?”
“试点必须设在帝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