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成功顶住了压力!(2 / 2)

骆山河听后,不禁咋舌。

当初在中江省听到“纸面服刑”一案时,他已经做好心理准备——这案子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

那可是打通公检法系统的黑幕。

涉案人员的背景能有多深,可想而知。

他甚至已经设想,督导组三个月时间可能都无法结案。

骆山河是个现实的人,哪怕三个月破不了案也没关系。

只要挖出纸面服刑的真相,督导组就没白来。

没想到,他眼中的难案,在祁同伟嘴里,竟已是即将告破。

这一刻,骆山河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专业”。

特殊案件调查处的进展,祁同伟每天都会汇报。

骆山河惊讶地发现,按常规流程来看,这个案子几乎已经等于破了。

主要嫌疑人高赫,身份已经锁定——正是改头换面的孙兴。

涉及“纸面服刑”案件的核心操作人——高明远、贺芸、王政,已经确认。

马帅的供词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

不仅如此,三人之间的关系也已理清:高赫的亲生父亲是王政,母亲是贺芸,高明远只是名义上的养父。

再加上已被控制的相关经手人员。

从整体来看,这起原本看似扑朔迷离的案件,如今一目了然。

骆山河组长对“特殊案件调查处”的表现感到由衷敬佩。

他敢肯定,其他小组或许也能破案,但效率远不及“特殊案件调查处”这么高。

节奏之快,几乎到了惊人地步。

骆山河内心十分满意,但他注意到祁同伟却不满意。

祁处还在纠结几个尚未解开的疑点。

骆山河见状,反倒更欣赏祁同伟的态度。

督导组和“特殊案件调查处”的理念完全一致,都在追求“五链一图”的完整闭环,追求“零口供定罪”。

也就是说,“我要抓你,不需要你开口,证据就能让你定罪!”

这一刻,骆山河更加确信当初的决定是对的——从老领导那里借调祁同伟,是明智之举。

他看了眼时间,轻声说道:

“祁处,天色不早了,早点回去休息吧。”

“明天还要继续干活。”

祁同伟笑着离开。

骆山河却兴奋得睡不着。

他心里畅快极了。

督导组最初下来,是因为薛梅连续十二年写举报信。

骆山河也好,祁同伟也罢,原本只是来查一个“真相”。

谁也没料到,案件会牵出如此巨大的黑幕。

“纸面服刑”——这是对司法制度赤裸裸的挑衅。

越是身居司法高层的人,越能感受到它的冲击力。

如果连法律都无法约束这些人,那社会秩序岂不乱套?

更令人愤怒的是,参与此案的人员竟然都是懂法之人。

这种行为,简直胆大妄为。

中江省的王为民一开始支持祁同伟,很大程度上是看在他面子上。

但当案件浮出水面后,王为民的态度发生了巨大转变。

骆山河明显感觉到,根本不用催促,对方主动配合,恨不得亲自上阵调查。

说句实在话,这种“纸面服刑”严重伤害了公众对司法的信任。

如果连基本刑罚都无法执行,法律就成了空壳,甚至会动摇根本。

偏偏这样一起大案,就发生在中江省!

骆山河还记得,第一次向王为民通报案情时,对方的脸色黑得吓人。

说到底,骆山河自身也背负着巨大压力。

第四十九督导组发现这起案件是好事,但若最终未能破案,一切努力都会前功尽弃。

他不敢想象那样的后果。

他不敢给“特殊案件调查处”施压。

他担心,他们扛不住这沉重的担子,会崩溃。

万幸,他们成功顶住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