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 > 第183章 春雷动蛰(公元前580年 春)

第183章 春雷动蛰(公元前580年 春)(2 / 2)

然而,超越时代的技术,并非轻易能够掌握。工匠们对着那些结构复杂的弩机、投石车图纸绞尽脑汁,冶炼出的金属总是达不到样本的强度与韧性。进展缓慢,损耗巨大,使得主持此事的宠臣和工匠们压力倍增。

这一日,齐顷公亲自来到工坊视察。他看着那些依旧粗糙的仿制品,与寒光闪闪的原品对比,脸色阴沉下来。

“废物!都是一群废物!如此之久,竟连一件堪用之器都造不出来!”他怒声斥责。

恰在此时,一位一直沉默旁观的、来自田氏一族的年轻工匠,在仔细对比了原品与仿品的断裂面后,小心翼翼地开口:“君上,非是工匠不尽心。实乃此物之冶炼之术,与我中原之法大相径庭。其铁质之纯,其钢性之韧,非寻常薪炭与鼓风所能及。臣观其纹理,似用了某种……极烈之火,与特殊之法制炼。”

齐顷公目光一闪,看向田克:“哦?你有何见解?”

田克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这是一个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机会:“臣曾闻,海外有奇石,可燃烈炎,或可用于此。再者,鼓风之力,或可设法增强。臣恳请君上,允臣一试,改进冶炉,探寻新法。”

田克的话,无意中触及了范蠡带来的技术核心之一——关于燃料和鼓风技术的改进思路。齐顷公虽不懂技术,但他听出了希望。他此刻求宝心切,也顾不得田克的身份,当即准奏,并拨给更多资源。

田克的介入,使得齐国的技术仿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虽然距离真正掌握还有很长的路,但种子已经播下。这超越时代的技术火花,能否在齐国点燃一场变革,又将给田氏带来怎样的机遇,尚未可知。但可以预见的是,当这些“异术”逐渐流出,必将引起天下震动,甚至改变战争与国力的平衡。

“安居”岛上,春光明媚,海风送暖。

范蠡收到了来自各方的密报:鹿郢已安全抵达郢都并开始初步活动;赵朔在西河厉兵秣马,意在北进狄人;齐国工坊在田克建议下开始尝试改进冶炼技术……

他站在海崖边,望着无边无际的蔚蓝,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赵朔北进……此举倒是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避实就虚,积攒实力,确是良策。”他轻声自语,“只是,狄人岂是易与之辈?其来去如风,聚散无常,若不能一举击溃大部,恐陷泥潭,反为楚国所乘。”

弟子问道:“先生,那我们是否要提醒赵朔?或暗中助他?”

范蠡摇头:“不必。赵朔非勾践,其志宏大,其性刚愎,未必听我之言。且让他去碰一碰,无论胜败,皆能消耗晋楚周边势力,于我大局无损。”

他的目光又转向西方:“倒是齐国那边,田氏子弟竟能窥见技术关键,倒是意外之喜。田氏与公室矛盾日深,或可……再添一把火。”

他沉吟片刻,吩咐道:“让我们在齐国的暗线,找机会‘帮助’一下那个田克,让他能更快取得进展。同时,散播消息,暗示齐顷公秘密研制神兵利器,意图不轨,尤其要让晋国和楚国的细作听到。”

弟子心领神会,这是要借技术之事,加剧齐国国内矛盾,并引动晋楚对齐的警惕,从而搅浑中原之水。

“那越国那边……”弟子又问。

范蠡望向东南方向,眼中闪过一丝复杂:“勾践忍辱负重,其志未消。然越国元气大伤,非十年生聚不能复起。告诉鹿郢,稳住当下,静观其变。而我们……”他顿了顿,目光再次投向浩瀚的海洋,“是时候再次扬帆,去探索更远的‘瀛洲’,寻找更多……足以改变天下的‘礼物’了。”

春雷已动,万物蛰苏。范蠡这位超然的棋手,并未执着于一城一地的得失,他的目光已然投向更遥远的未知与未来,准备在更广阔的棋盘上,落下新的棋子。天下的纷争,因他的布局而更加诡谲;未来的走向,也因他的探索而充满了更多的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