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 > 第138章 权术之衡(公元前595年 秋 - 公元前594年)

第138章 权术之衡(公元前595年 秋 - 公元前594年)(2 / 2)

齐越结盟的消息传至郢都,楚庄王熊侣与令尹孙叔敖并未感到意外,但压力确实增加了。

“勾践狠戾,然其用兵确有独到之处。齐国富甲天下,二者结合,不容小觑。”孙叔敖在廷议上陈述道。

有将领请战,欲先发制人,趁越国内部未稳,一举东征。

但楚庄王沉吟良久,却摇了摇头:“勾践新诛大臣,正欲借外战立威,其军心未必涣散,反而可能因恐惧而更加效死。此时东征,恐难速胜。若陷入僵持,晋国赵朔缓过气来,必生事端。”

他的目光投向了地图的西面:“中原之心腹大患,仍是晋国。邲战之胜,只伤其皮肉,未动其根本。赵氏虽暂挫,然晋国底蕴犹在。且寡人得到密报,晋景公(或执政)已开始暗中联络秦国,意图西连秦,东抚齐,南拒我楚。此方为心腹之患!”

楚庄王的战略判断是清晰的。他决定暂时不对越国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而是继续巩固在中原的胜利果实,全力压制晋国可能的反扑,并破坏其与秦国的潜在联盟。他派能言善辩之士携重礼入秦,游说秦君,离间秦晋关系。

同时,他下令在楚越边境增筑堡垒,屯驻重兵,采取守势,但并不主动挑衅。他要让勾践这柄“利器”,在东南空耗国力,而自己则集中精力,解决西方和北方的问题。

新绛的晋国,在经历邲之战的剧痛和短暂的低迷后,内部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赵朔吸取了教训,不再急于对外争霸,而是将全部精力用于巩固赵氏家族的地位。

他一方面大力抚恤邲战伤亡的赵氏部属,厚待赵同、赵括的遗孤,凝聚族内人心;另一方面,他利用中军帅的职权,在防御楚国的名义下,将赵氏控制的兵力、资源向赵氏的传统势力范围集中,构筑坚实的壁垒。

对于国内其他卿族如栾氏、郤氏可能的挑战,赵朔采取了隐忍和交换的策略,让出部分非核心利益,换取暂时的和平,为赵氏的恢复赢得宝贵时间。

当他听闻文种被杀、齐越结盟的消息时,正在与家臣商议屯田之事。他沉默片刻,对家臣叹道:“勾践之酷,犹胜夫差。然其国内必因此离心离德。齐越之盟,貌合神离,皆因利而合,必因利而散。此或是我晋国喘息之机……传令下去,加紧与秦国使者的接触,务必使其保持中立,至少,不能倒向楚国!”

晋国这头受伤的巨兽,正舔舐着伤口,默默地积蓄着力量。赵朔的锋芒内敛,但复仇与重夺霸业的火焰,从未在其心底熄灭。

文种之死,如同一块投入历史长河的巨石,激起的涟漪扩散至齐、楚、晋,影响着各国的战略抉择。勾践以权术维系着越国的表面强盛;范蠡以智慧在江湖间搅动风云;楚庄王稳扎稳打,志在天下;赵朔忍辱负重,图谋再起。天下这盘大棋,在经历了一番惨烈的兑子之后,进入了更加复杂、也更加考验长远布局的中盘搏杀。旧的平衡已被彻底打破,新的均衡,在刀光剑影与纵横捭阖中,艰难地寻求着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