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陷入了最残酷的消耗战。每一寸土地的争夺,都伴随着无数的生命消逝。
就在南线血战正酣之际,西线晋军大营,先蔑与胥婴却迎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客人”——一支打着白狄旗号的小队人马,为首者,竟是廧咎如部的一位长老!
“两位将军!”那长老风尘仆仆,脸上带着惊惧与急切,“我部酋长赤丁败退回山后,郁郁而终。新酋长年幼,部族内为争夺权位发生内乱!秦国使者趁机潜入,欲扶持亲秦派上位,并许诺助其夺取我部领导权后,联合南下,共击晋国!”
先蔑与胥婴对视一眼,心中俱是一惊。北狄之患刚平,秦人竟又将手伸了过去!
“秦人何在?”胥婴厉声问道。
“已被我等暂时稳住,但恐怕拖延不了多久!”长老急道,“我部不愿再受秦人摆布,特来向晋国求助!愿永世称臣,只求晋国能助我部平定内乱,驱逐秦使!”
这是一个突如其来的变故,也是一个机会。若处理得当,可一举安定北疆,并斩断秦人一条臂膀;若处理不当,则西线、北疆可能同时糜烂。
先蔑当机立断:“胥婴将军,你立刻点齐五千轻骑,随这位长老北上,见机行事,务必要帮助亲晋派稳定局势,将秦使驱逐或擒杀!西线这里,我来坚守!”
胥婴领命,毫不犹豫,立刻点兵出发。西线的压力,因北狄的这次内乱求援,反而变得更加复杂和微妙。
东南吴国,梅里。新即位的吴王阖闾(公子光)求贤若渴,终于在一处偏僻的江边渔村,寻到了那位形容憔悴、却目光如炬的楚国亡臣——伍员,伍子胥。
伍子胥披麻戴孝,怀中紧抱着父兄的牌位。他看着面前位高权重的吴王,并未立刻跪拜,而是沉声问道:“大王寻员,所为何事?”
阖闾屏退左右,郑重一揖:“寡人闻先生大才,蒙冤受屈,特来相请。愿以国事相托,共谋强吴大业,亦为先生雪恨!”
伍子胥眼中复仇的火焰熊熊燃烧,他盯着阖闾:“大王真欲与强楚为敌?”
“非但为敌,”阖闾目光锐利,“寡人要的,是踏平郢都,让楚人之血,染红长江!”
伍子胥闻言,终于跪拜于地,声音哽咽却坚定:“臣伍员,愿效死力!必助大王练强兵,献良策,不破郢都,誓不为人!”
与此同时,越国派出的死士,已成功在吴国边境散播了“公子光弑君,先王旧部欲复仇”的谣言。虽未立刻引发大规模动荡,却也在吴国一些边远城邑和部落中,埋下了不安的种子。越王允常的暗棋,已然落下。
南线决战正烈,西线北疆再生波澜,东南吴越暗潮汹涌。天下的棋局,因赵盾与子文在新郑城下的这场血战,而被彻底搅动,走向更加难以预测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