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 > 第89章 东门锁奸(公元前626年 春)

第89章 东门锁奸(公元前626年 春)(2 / 2)

看到那柄金匕首,士谷如同被抽走了全身力气,瞬间瘫软下去,面如死灰。他身边的护卫家丁见主人如此,又见晋军甲士环伺,知事不可为,纷纷丢弃兵器,跪地求饶。

一场预期的激烈冲突并未发生,士谷如同被拔掉了毒牙的蛇,束手就擒。赵穿下令将其严密捆绑,押往司寇府大牢,所有随行人员、车辆、财物一律查封扣押。

士谷深夜试图潜逃被捕的消息,在天明之前,就如同一阵风,吹遍了绛都的上层。朝野震动,人心惶惶。支持赵盾者,拍手称快,认为此举雷厉风行,铲除了国之蠹虫;与士谷交好或对赵盾新政不满者,则兔死狐悲,深感恐惧,担心赵盾会借此机会扩大清洗范围。

狐偃在天刚蒙蒙亮时便得知了消息。他并未感到意外,只是心中那份忧虑更加沉重。他立刻动身,不是去司寇府,而是去了公宫,求见晋襄公。他需要在赵盾正式禀报之前,先行稳住年轻的国君,避免朝堂因过度恐慌而陷入混乱。

在宫门外,他遇到了同样闻讯赶来的赵衰。两位老臣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赵衰低声道:“盾儿……行事过于刚猛了。”

狐偃叹了口气:“刚猛易折。然则,内奸不除,国无宁日。只是……希望他懂得适可而止。”

就在等待晋襄公召见的间隙,狐偃的心腹家老悄悄凑近,低声禀报了一条看似微不足道的信息:在调查与士谷有过接触的齐商时,发现其中一支商队,在士谷被捕前数日,曾与一位身份特殊的年轻人有过秘密接触。那位年轻人,并非朝中显贵,却与宫中一位颇受晋襄公信任、负责典籍记录的年轻史官交往甚密。而这位史官,据说对赵盾的“峻法”颇有微词,曾私下里赞扬过齐国“宽柔”的治国之风。

这条信息如同电光石火,在狐偃脑中一闪。齐商……年轻史官……赞扬齐风……这看似孤立的事件,与士谷案、与楚国离间计、与西线谣言,是否存在着某种隐约的联系?子文所说的“新的种子”,难道并非指某个位高权重的大臣,而是这些潜伏在更深、更不易察觉之处的年轻势力?

狐偃感到一股寒意从脊背升起。赵盾在明处挥舞着律法的利剑,砍向看得见的敌人,而真正的威胁,或许正悄无声息地在暗处滋生蔓延。

楚国郢都,令尹子文很快收到了士谷被捕的消息。他正在园中修剪一株梅树的残枝,听到密报,手微微一顿,随即又恢复了从容,利落地剪下了一根多余的枝桠。

“可惜了,一步闲棋。”他语气平淡,听不出丝毫惋惜,“不过,能逼得赵盾在两面受敌时悍然动手,搅动晋国朝局,也算物尽其用了。”

他将剪下的残枝丢入一旁的火盆,看着它被火焰吞噬,化为灰烬。

“告诉我们在齐国的人,”子文对垂手侍立的属下吩咐道,“士谷这条线断了,但‘宽柔’之风,可以继续吹。晋国越是严苛,齐国的‘宽柔’就对那些心怀不满的人越有吸引力。还有,那个年轻的史官……可以适当给予一些‘鼓励’,但不要直接接触,让他自己生长。”

他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深邃的笑意:“赵盾以为抓住了士谷,就赢得了这一局。他却不知,真正的博弈,才刚刚开始。晋国之患,不在外敌,而在萧墙之内,在人心向背之间。让我们看看,这把由晋人自己点燃的火,最终会烧到何处。”

火焰在盆中跳跃,映照着子文冷静而睿智的面容。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晋国,在内外压力的交织下,那看似坚固的霸权基石上,正悄然裂开更多的缝隙。他的任务,就是让这些缝隙,变得更深,更宽,直至最终……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