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军队伍拉得很长,车马辎重混杂,缓缓进入崤山险道。山路崎岖,队伍行进缓慢,军士因满载而归而放松了警惕。
当秦军主力完全进入崤山伏击圈时,先轸立于山巅,目光冷冽,猛地挥下手臂!
霎时间,崤山两侧杀声震天!晋军伏兵尽出,滚木礌石如同山崩般倾泻而下,箭矢如同飞蝗般密集射来!秦军猝不及防,顿时陷入极度混乱。山路狭窄,人马拥挤,进退不得,顷刻间便被砸死、射死者无数。战车相互冲撞倾覆,堵塞了道路。
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将领虽奋力嘶吼,试图组织抵抗,但在如此绝地,任何指挥都已失效。晋军占据绝对地利,根本不与秦军近身肉搏,只是不断从高处倾泻死亡。
战斗变成了一场单方面的屠杀。秦军上天无路,入地无门,鲜血染红了崤山的古道。最终,秦军全军覆没,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员大将尽数被俘(历史上此三将被俘后释放,此处按常见叙事),所劫掠的财物辎重也全部落入晋军之手。
崤山之战的捷报以最快速度传回绛都。朝野上下,先是震惊,继而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国丧期间的压抑和屈辱,被这场干净利落的辉煌胜利一扫而空!
晋襄公激动得难以自持,亲自出宫迎接凯旋的先轸及有功将士。此战不仅粉碎了秦国的东进野心,更是新君即位后第一场大胜,极大地巩固了晋襄公的地位和威望,也向天下诸侯宣告:即便晋文公不在了,晋国依然是那个不可撼动的中原霸主!
“先轸将军真乃国之柱石!”晋襄公拉着先轸的手,由衷赞叹。狐偃、赵衰等老臣也倍感欣慰,先轸用一场无可争议的胜利,稳住了晋国的阵脚。
然而,胜利之后,如何处置秦国降将和战利品,又引发了朝堂争议。有人主张将孟明视等三将献俘于太庙,然后处死,以雪前耻。先轸却深思熟虑后谏言:“杀此三将,不过徒增秦晋之恨,于国无大益。不若将其放归,让秦伯知其将帅无能,丧师辱国,使其国内生隙。且示我晋国宽宏,亦让天下知我非好杀之国。”
晋襄公最终采纳了先轸的建议,释放了孟明视等三人归秦。这一举动,既展现了胜利者的姿态,也埋下了秦国内部矛盾的种子。
西陲的烽烟暂时熄灭了,秦穆公得知全军覆没的消息,身穿素服,痛哭于郊,深悔不听蹇叔、百里奚之言。秦国经此一役,元气大伤,数年内再无力东顾。
但晋国的危机并未完全解除。南方的楚国,在得知秦国惨败、晋国展现出如此强悍的战斗力后,虽暂时收敛了直接北上的冲动,却更加紧了在郑国的渗透和颠覆活动。
崤山之战的胜利,如同给初历风浪的晋国巨舰压上了一块坚实的镇舱石,使其得以在惊涛骇浪中暂时稳住。然而,南方那片更广阔、更汹涌的水域,以及水下那条名为“楚国”的巨鳄,才是真正考验这艘航船和它新船长的开始。先轸的目光,已再次投向了中原动荡的心脏——郑国。他知道,与楚国的决战,或许比预想中来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