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 > 第32章 潘政暴虐、齐地星火与楚廷暗流

第32章 潘政暴虐、齐地星火与楚廷暗流(2 / 2)

郢都楚宫,楚成王熊恽享受着前所未有的荣耀。擒宋公、立齐侯,楚国的兵威与影响力达到了空前的高度。然而,在这巅峰之上,关于未来战略的辩论,也在朝堂之上悄然展开。

一派以部分军方将领和激进贵族为代表,主张趁热打铁,大举北进。“王上,今宋国已服,齐国内乱,中原无主,正应尽起大军,一举荡平宋、卫、郑诸国,兵临洛邑,问鼎之轻重!岂可坐失良机?”

另一派则以令尹子文为核心,更为冷静持重。“不然,”子文出列反驳,“今虽得胜,然所得之地需消化,所服之人需安抚。齐国内情未稳,公子潘暴虐,反抗四起,我若此时大举北进,则齐地必将生乱,拖我后腿。宋国目夷,隐忍能干,国内悲愤,我若逼之太甚,其必死战。中原诸侯虽惧我,然其心未附,我若急于求成,恐使其因恐惧而联合,反生大患。”

他转向楚成王,恳切道:“王上,霸业非一日可成。今之计,当在于‘固本’与‘削枝’。固本,即巩固在汉水、淮水流域的既得利益,安抚新附之地;削枝,即继续利用齐国内乱,支持公子潘镇压反抗,同时以宋襄公为质,不断削弱勒索宋国,使其无力反抗,亦不敢与他国结盟。待齐、宋彻底疲弱,中原诸侯习惯我之存在,再徐图进取,方为万全之策。”

楚成王沉吟不语。他既有开拓的雄心,也深知子文的老成谋国之言甚有道理。扩张过快,确易消化不良,甚至可能崩盘。

最终,他采取了子文的策略,但略有调整:“令尹之言甚善。然大军不可全然不动。可增兵齐楚边境,一则弹压齐乱,助潘稳定局势;二则对鲁、卫等国形成威慑,使其不敢轻举妄动。对宋,继续施压,索要更多贡赋,迫使其进一步屈服。至于北进…...”他目光扫向地图上的北方,“暂且观望。”

楚国的战略,暂时从急风暴雨式的扩张,转为更具耐心的消化与遏制。但战争的机器一旦开动,其惯性并非轻易能够停止,前线将领的贪功、被压制国家的反弹,都可能随时打破这脆弱的平衡。

在这纷乱的棋局中,几个流亡者的身影正悄然活动。

齐孝公昭的下落终于有了些许眉目。据悉,他在少数心腹护卫下,并未远逃,而是潜入了鲁国边境附近隐匿。鲁国态度暧昧,既不敢公然收留得罪楚国,也未将其驱逐,似乎也在观望局势。

而更北方,晋公子重耳的团队,加强了对东方信息的收集。齐国的内乱和楚国的扩张,在他们看来,既是危机,也是巨大的机遇。狐偃、赵衰等人频繁与来自东方的商旅、使者接触,分析着每一丝可能利用的矛盾。

赵衰甚至向重耳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公子,齐虽乱,然其国本犹在,民气未泯。暴潘必不长久。若他日公子得返晋国,或可遣一上将,以尊王攘夷之名,介入齐乱,扶立亲晋之君。如此,则可得强齐为援,共抗荆楚,霸业可图!”

重耳目光深邃,未置可否,但将此言深深记在心中。他明白,未来的争霸之路,齐国将是一个无法绕过的关键节点。

此刻的华夏大地,仿佛一个巨大的火药桶。公子潘的暴政是桶内的火药,楚国的压制是桶上的重物,而各地零星的反抗、流亡者的谋划、以及北方晋国那审视的目光,则是散落四周的火星。只待时机一到,便是又一场惊天动地的爆发。历史的进程,在短暂的僵持与暗流中,积蓄着下一轮剧变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