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双和张世平历经周折,终于在动荡的并州发现煤矿,斥巨资买下整片矿区。
明面上挂着工坊招牌,暗地里不断为王仲输送煤炭资源,行动极为隐秘。
有了稳定煤源,炼铁高炉得以保持高温,熔铸效率成倍提升!
经过年余培训,多数工匠已掌握百炼钢技法,如今锻造的兵器质量,甚至超越了神刀营现有装备。
在众多学徒中,天资聪颖者已能独当一面,正式执掌炼炉晋升为匠师,有的还收了新徒弟,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教书育人方面也收获颇丰。经过三年教导,兖州孩童大都能识字诵文,《三字经》《千字文》倒背如流,个个都能说几句文雅话。郑玄对此深感欣慰,按此发展,他必将实现桃李满天下的宏愿。值得一提的是,郑玄不仅精通经学,在算学、音律等方面也造诣颇深,他将这些学问都融入教学,如今的泰山书院已初具综合学堂的雏形。
这让王仲倍感欣喜,现代教育理念的逐步引入,对日后工业化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收复青州后,郑玄立即着手筹办青州学堂。无论是孔融还是郑玄,对青州都怀有特殊情感——那里毕竟是他们的故乡。于是孔融辞去翰林院职务,出任青州学堂主管,地位与郑玄相当。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显得平静祥和。但泰山、青州的安宁并不意味着周边州郡也能太平无事。这日,郭嘉火急火燎地冲进州牧府。当时王仲正在读书,见郭嘉难掩兴奋,便问道:奉孝,可是有什么喜事?
郭嘉迫不及待地说:主公,刚收到南阳急报,太守袁术已脱离刘表自立为帝,两家怕是要兵戎相见了。王仲饶有兴致地挑眉:奉孝的意思是,咱们再添把火?
卢植怒极反笑,眼中寒芒迸射:好个名门望族的袁氏,好个满口忠义的袁家,竟敢行此悖逆之举!我卢植定要叫他们身败名裂!
王仲从容不迫,缓声道:先生明鉴,那袁术早怀不臣之心。当年十八路诸侯讨董之时,他何曾出过半分力?
唆使孙坚冲锋陷阵,自己却趁机吞并地盘。这等鼠目寸光之辈,心中哪有什么家国大义?不过盯着自己那点私利罢了。
卢植须发皆张:如今天子虽逝,尚有汉室宗亲在世。论资排辈也轮不到他袁公路!简直猖狂至极!
王仲郑重点头:确是大逆不道。先生尽管放手施为,学生必定全力相助。
卢植平复心绪,沉声道:老夫决意加印特刊,将袁术 ** 之事昭告天下,号召四方义士共诛 ** !
正该如此!王仲斩钉截铁道,袁氏虽树大根深,既然敢行此龌龊之事,就该承受千夫所指!
他目光坚毅地望着卢植:纵使袁氏兄弟联手,学生亦有应对之策。何况袁本初正与公孙师兄交战,袁公路亦有刘景升制衡。
卢植展颜笑道:好!既然云逸有此胆识,为师便无所顾忌了。
王仲淡然拱手:先生尽管施为。
卢植雷厉风行,回到翰林院即刻召来陈琳、祢衡等人,命他们紧急编纂讨袁檄文。整个翰林院灯火通明,众人各司其职,卢植亲自督审。
不过一日光阴,《讨逆檄文》便已成稿。誊抄刊印后,快马送至各州郡。三日之内,这篇檄文已传遍大江南北。
街头巷尾回荡着报童嘹亮的吆喝声:快看最新消息!南阳袁氏篡夺汉室,天理难容!
人们争相抢购,刚上架的报纸瞬间被抢购一空。各地报馆连夜加印,让这则惊天消息传遍四方。
消息传到冀州军帐,袁绍气得拍案而起: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混账!谋士许攸上前进言:主公可是为袁公路僭越之事烦心?
袁绍摇头叹息:家门不幸啊!许攸捻须道:玉玺不过死物,乱世之中兵强马壮才是根本。
他哪有子远这般见识。袁绍冷笑。许攸继续献策:如今民意沸腾,主公何不宣告天下,与叛贼划清界限?
与此同时,江东的孙坚接到战报,嘴角泛起笑意。袁术称帝必然牵动荆州兵力,正是他夺取江夏的良机。
报——!急促的传令声骤然响起。
一名官吏匆匆进殿,抱拳禀报:将军,南阳袁胤求见。
孙坚眉毛一挑:袁胤?
这不正是袁术派来的说客?
快请!孙坚当即吩咐。
片刻后。
袁胤步入大殿,含笑拱手:孙将军别来无恙!
孙坚端坐主位,沉声道:不知使者此来有何贵干?
袁胤再次作揖:特来为将军献上一份厚礼。
孙坚露出疑惑之色。
袁胤压低声音:刘表抽调江夏三万兵马驰援襄阳,此刻江夏守备空虚,岂非天赐良机?
孙坚沉默不语,这提议正合他心意。
就在孙坚欲开口应允之际,帐外突然传来一声厉喝:来人!将这奸贼拖出去斩了!
只见一位儒生掀帘而入,虽面容清癯,却怒容满面。
孙坚急忙询问:子敬,这是何故?
鲁肃拱手道:主公若听信谗言攻打江夏,便是与天下人为敌。即便夺得江夏,又将如何面对天下百姓?
孙坚闻言一怔。
他确实未曾考虑过这一层。
鲁肃继续劝谏:袁术已成众矢之的,主公难道要与天下豪杰为敌?此贼居心叵测,罪该万死!
孙坚恍然大悟,连忙道:多亏先生点拨,险些铸成大错!
孙坚怒视袁胤,后者吓得浑身颤抖。
好个奸贼,竟敢算计本将!孙坚怒斥。
袁胤慌忙辩解:孙将军明鉴,我主手握传国玉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