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刘琦便启程准备返回襄阳,林铤则十分“懂事”的将“雪花精盐”和自制的“荆南贡茶”等礼品安排了一车,其中一半稀罕玩意儿是赠予长公子刘琦的,另一半则是请长公子刘琦转交予荆州牧刘表的。
刘琦见林铤如此盛情也就欣然收下了,当然林铤此举也是向刘表释放一个信号。释放自己绝对会奉州牧府之令,为州牧府马首是瞻的态度。
送走刘琦后林铤与众人也不禁长舒一口气。
……………………………………………………………
此时驿馆之内,有一年轻且度不凡之人,在此地与因招贤榜文投奔于郴县驿馆的各地人士在此侃侃而谈,甚至时不时还有一些批判性的话语。
正在此人讲得正慷慨激昂之时,自驿馆外走进一人道:“好你个潘承明!又在此地借古讽今煽风点火了!”
而这个侃侃而谈之人正是蒋琬的表弟潘濬,潘濬则被这一声给吓得一个激灵。转身一看来人顿时喜上眉梢道:“好你个刘子初!不知道这么吓人会真把人吓死的!”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今早与林铤一同在郴县城门外送走荆州牧府长公子刘琦的桂阳郡新任功曹掾刘巴刘子初。
潘濬走上前去行了一礼道:“子初兄,别来无恙啊。”
“多谢承明挂念,一切安好,倒是承明你可是老样子啊。”刘巴调侃道。
潘濬也是哈哈一笑。
不一会儿二人便坐在刘巴早已准备好的马车之中,二人此行的目的正是郡守府。没错,正是林铤要见一见潘濬,这位日后的吴国太常。当然,林铤也是存着挖墙脚的心思。
“子初兄,你说府君大人要见我?府君赵范不是已经身故了吗?莫非是新任郡守?”潘濬好奇的问道
“承明所料不差,正是新任的郡守大人。”刘巴故作神秘的回道。
“让我来猜一猜,咱们这位新任的府君大人莫不是林铤林廷钰大人?”
还真让潘濬给猜中了,林铤的任命文书是刘琦亲自带来的,刘琦早上才刚刚离开郴县,所以接任的新任郡守的事情还未曾张榜公告于郡县之中。
刘巴也是满意的笑道:“你潘承明要是连这点都猜不到那只能说明你的学识尚需磨练一番,所料无误,正是林府君想要见你。府君大人一向求才若渴,你与令兄蒋公琰、刘敏皆是心怀大志之人,区区的零陵刘度又怎么值得你们投效于他?故而我便向府君大人举荐于你等。”
潘濬闻言也是陷入了沉思,不一会儿潘濬似是思考完一般道:“子初兄,小弟有一事还请兄为我解惑。”
“但说无妨。”
“林廷钰此人如何?”
刘巴见此也是肯定的回道:“天下奇才也!想必日后天下纷争必有其一席之地。”
潘濬闻言又再次陷入了深思,刘巴见状也不打扰,就这么静静的等着潘濬思考完。
思考完后潘濬又一次语出惊人的道:“与子初兄交谈…………………子初兄请如实告知小弟,兄长是否已拜林廷钰为主?”
刘巴闻言一惊,眼睛微微眯起看着潘濬。
潘濬被刘巴这么眯着眼一定,瞬间一个激灵,随后又抬起头与刘巴对视起来。
要说着潘濬也确实是有真才实学的,从这些细枝末节就分析出很多信息来。刘巴见此也干脆的回道:“然也!”
潘濬没料到刘巴竟然如此干脆的就回答了自己,心中亦是有了计较道:“子初兄如此坦然干脆的回答,倒是在我的意料之外。想来林廷钰林府君必有其不凡之处,我也开始有些好奇以子初兄之孤傲才情,能让兄长如此用心有效之人就是是怎么样的人物。”
“你去见了便知晓,我只能告诉你我家主公乃是天下间少有的奇才。”刘巴笑着回道。
而此时马车已经抵达了郡守府邸门外,正在刘巴与潘濬走下马车之时。有一样貌俊美之人笑盈盈的自郡守府内向着二人马车方向走来,潘濬此时也是好奇来人身份。
不待潘濬开口询问,来人便先一步开口道:“子初可是让我好等啊,想必这位就是承明了吧?”
潘濬暂时摸不透来人的底线于是便回道:“见过这位大人,在下正是武陵汉寿潘濬,潘承明。”
【接风宴的诞生可追溯至东晋时期(约公元317-公元420年)。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洗尘”一词,原指洗去药材尘土以入药,后演变为洗去长途跋涉者身上的风尘,并逐渐形成设宴接风的习俗。 ??东晋至宋代?:洗尘一词从医药用途过渡到迎接远客的礼仪,唐代被称为“软脚”或“软脚局”,指为旅途劳顿者设宴放松双脚。 ??宋代?:正式确立为接风宴,既包含对归者的欢迎,也蕴含对旅途劳顿的慰藉。 】
【“接风洗尘”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中,该作品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约公元1582年)。书中第十七卷记载:“虽也送他两把扇子,几件人事,也曾设席接风洗尘。” ?
历史演变
?东晋时期?: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首次使用“洗尘”一词,指清洗药材上的尘土以便入药,这是“洗尘”的原始含义。 ?
?宋代后?:“洗尘”逐渐演变为为远行者去除风尘劳顿的含义,但未形成固定词组。 ?
?唐代?:接风洗尘被称为“软脚局”,指为远客设宴放松的仪式,与“接风”含义相近。】
【东汉末年的宴会仍实行分餐制。这种饮食方式在《周礼》中有明确记载,周代已形成分餐而食的传统,东汉末年作为周代之后,延续了这一习俗。 ?分餐制表现为每人独立用餐,席地而坐时面前摆放个人餐具和食物,彼此不混用。这种制度在儒家经典中有明确记载,如《礼记》强调通过方位、座次区分身份等级,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规格的餐具。 ?分餐制起源于原始社会食物分配需求,青铜时代发展为身份等级的象征。东汉末年虽社会动荡,但礼仪制度仍保留分餐习惯,直到隋唐时期才逐渐向围桌共食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