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风起荆南 > 第6章 友人来访

第6章 友人来访(2 / 2)

刘巴不明所以的用手捧着一小撮细盐凑到嘴边,小心翼翼的伸出舌头稍稍沾了一下掌中的细盐。入口之后刘巴瞬间瞳孔剧震!然后不可思议的表情看向林铤道:“此物…………竟是盐?我在州牧府邸见过最好的精盐与之相较犹如云泥之别也!竟然可以毫无苦涩之味,观其色泽雪白而晶莹剔透,颗粒细若流沙,从未见过如此品质的精盐!”

听完刘巴的话,周不疑也好奇的用手掌捧了一小撮,学着刘巴的样子尝了起来,品尝之后的周不疑脸上震惊的表情比刘巴还夸张。周不疑是荆州别驾刘先的外甥,自出生起便是锦衣玉食,舅舅刘先对其视若亲子。有什么好东西都会往周不疑那儿送一份,所以自幼周不疑(虽然现在也不是很大)什么好东西没吃过?什么好玩意儿没见过?但今天这细盐却是给周不疑极大的震撼。周不疑自诩自己见多识广,也从未见过品质和纯度如此之高的精盐,可以说的林铤拿出的细盐是彻底颠覆了他对盐或者说是精盐的认知。

刘巴和周不疑二人脸上带着既有疑问又有震惊的表情,周不疑先刘巴一步开口问道:“廷钰兄,此精盐从何处所得?为何品质如此之好,纯度如此之高?”

林铤见二人的反应便知这次要的效果已经达到,便笑着回道:“今番有家中长辈见我游历至此许久未归,便借着和家中商队行商之际来此地寻我。不想寻觅至鲍家村,我虽未恢复记忆,但已经和家中长辈相遇。此乃家中新炼煮之精盐,名曰“雪花盐”,家中长辈见我在此处生活颇为清简,故而留下部分“雪花盐”供我日常食用。不知二位觉得此“雪花盐”拿出售卖作价几何?”

二人闻言,眼露精光,寻思这等“雪花盐”近可售往荆襄之地,亦可售往吴、越之地。如售往河北、司隶等地相比可卖上天价。

周不疑思虑过后,明白其中蕴含的巨大利益,也猜想林铤有可能来自某个隐世大家族。心中已有计较对林铤拱手道:“廷钰兄长如愿合作,我舅父家族的刘家商队及刘家商行愿意和兄长家族长期合作。如兄长同意我即刻休书一封,安排快马送与舅父知晓。”

林铤闻言心道:“好嘛,闻着味儿了,看到其中蕴含的巨大利益。连称呼都变了,兄长长,兄长短的,你舅舅知道吗?算了,既然能有合作的机会又何必计较这些旁枝末节呢?现在最重要的是不能让他们知道是我自己提炼的“雪花盐”,最好就是如此顾布迷障,让他们自己去猜去想。他们要是认为我身后有个大家族之类的最好,不行也让他们有所顾忌,如此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自己和鲍伯的安全。”

林铤在这月余的相处之中感受到了在之前生活的现代从未感受过的人与人之间如此纯粹的真诚相待,再加上鲍老汉在炼制“雪花盐”这件事情上对自己的态度。林铤已渐渐将鲍老汉当成家人一般了。

林铤并不认为自己比古人多了一千多年近两千年的见识就能在智力和谋略上碾压古人,要知道每个时代都有许多杰出的人才,这些人何其聪明。尤其是在英杰辈出的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更何况自己面对的刘巴和周不疑更是在这英杰辈出的时代中的佼佼者。哪个史书留名的英杰是傻子?所以林铤从一开始就是以最谨慎的态度去面对这个时代,面对刘巴和周不疑的。谨慎点总是没错的,毕竟“小心驶得万年船”。

林铤又看向刘巴道:“子初对于“雪花盐”有何想法?”

刘巴在听完周不疑和林铤的对话后就陷入了思考,刘巴在历史上对于蜀汉经济方面可以说是有极突出的贡献的,自然对于这方面的事情看的比周不疑更深更远。

林铤的话打断了刘巴的思考,便回林铤道:“奇货可居!廷钰兄可认同否?”

林铤闻言便已知晓刘巴的意思,对着刘巴点了点头,抬手示意刘巴继续说。

刘巴见林铤如此便继续道:“此“雪花盐”非达官贵人不可享用,寻常普通富贵人家又有多少能受用的起?巴建议一两黄金【东汉货币兑换背景:在东汉时期,流通着黄金、白银和五铢钱三种货币。其中,1000个五铢钱串起来称为一吊,一吊钱可以兑换一两白银,七十两白银可以兑换一两黄金。而一斤则等于十六两,这是当时的重量单位换算标准。所以由此推算一两黄金等于个五铢钱】一斤“雪花盐”,而且可以和我相熟的荆州蔡家商队,杨家商队以及吴郡陆家商队合作,限量供应,让他们专门卖给世家大族和达官贵人。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雪花盐”的价值。”

周不疑听完刘巴的话倒吸一口凉气,周不疑不得不承认刘巴在经商方面确实比自己强,而且眼光看得更远。

林铤在听完刘巴的想法后,也十分认同道:“子初兄之言,我十分赞同。我们家现在有两种盐,一种就是二位见到的“雪花盐”,另一种品质稍差一些的也可以稍微降低些价格售卖。这样不但可以做世家大族和达官贵人的生意,其他寻常富户的生意我们也可以做。”

周不疑闻言激动的道:“大善!”

刘巴听完便道:“既如此,廷钰兄如信的过我二人,可否给予我们一些“雪花盐”?也方便我们去联络各家商队及商号。”

林铤闻言笑道:“故所愿也,不敢请耳。”

随即刘巴、周不疑二人和林铤交流了一些其他的注意事项,便带着竹筒里剩下的“雪花盐”匆匆辞别林铤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