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学术妲己?(2 / 2)

会议结束后,秦念独自回到办公室。

她并没有像表面上看起来那样完全无动于衷。她拿起保密电话,接通了郑文渊。

“郑老,看到《先进计算与通讯》上那篇文章了?”秦念开门见山。

电话那头,郑文渊的声音带着一丝冷意和了然:

“刚看到。小秦,沉住气。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学术嫉妒,我们初步判断,这个威廉·陈与洛克菲勒基金资助的几个机构往来密切,这篇文章,很可能是‘归燕计划’的一部分,是某些人发动舆论战、心理战的一颗棋子。

目的就是抹黑你,动摇国内对你的支持,在国际上孤立你,为他们后续可能更卑劣的手段做铺垫。”

“我明白。”秦念语气沉稳,“他们想玩舆论,我就跟他们玩点更实际的。”

“哦?你打算怎么做?”

“我手头正好有一篇关于‘异构计算体系架构初探’的论文手稿,原本想等‘星河三号’验证机成功后,数据更完善再发表。”

秦念从抽屉里取出那份厚厚的手稿,“现在看来,是时候让它提前亮相了。”

郑文渊立刻来了兴趣:“异构计算?就是你之前提过的,打破冯·诺依曼瓶颈的那个全新构想?”

“是的。这篇论文,里面很多概念在当前国际学术界尚属空白,甚至有些‘离经叛道’。但理论体系是完整的,数学推导是严谨的。”

秦念的语气带着强大的自信,“我想,用这样一篇开创性的、重量级的成果,去回应那些阴沟里的污蔑,应该足够了吧?”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随即传来郑文渊畅快的大笑声:“好!好!好一个用实力打脸!小秦,你这巴掌,不仅要扇在那个威廉·陈脸上,更是要扇在所有等着看我们笑话的人脸上!

我支持你!立刻投过去!就让这家《先进计算与通讯》发表!我倒要看看,等你的论文出来,那些人还怎么蹦跶!”

有了郑老的支持,秦念立刻行动。她将李文军和张海洋叫来,将论文手稿交给他们,要求他们组织最可靠的人员,以最快速度完成翻译、校对和格式整理,然后直接投递给《先进计算与通讯》期刊。

李文军和张海洋拿到手稿,只看了摘要和核心章节,就被其中天马行空却又逻辑严密的构想彻底震撼了。

“并行处理单元的动态任务调度……基于数据流驱动的异步通信模型……这……这简直是对现有计算体系的颠覆啊!”

李文军激动得手都有些发抖,“秦工,您这篇论文的价值,比十篇、百篇那种评论文章加起来都要重千万倍!”

“所以,我们需要用绝对的实力,让噪音闭嘴。”秦念平静地说,“抓紧时间去办吧。”

论文投递后,如同石沉大海,经历了近两个月的审稿周期。这期间,那篇污蔑文章确实在小范围内引起了一些讨论,某些境外媒体也开始跟风炒作。研究所内部和国内知情的一些学者都憋着一股气。

秦念却仿佛完全不受影响,全身心扑在“星河三号”原理验证机的研制上。只有偶尔在深夜,她才会通过吴思远那个被严密监控的渠道,留意一下国际学术界的风向。

终于,新一期的《先进计算与通讯》发布了。

这一次,那篇阴阳怪气的评论文章早已被人遗忘在角落。

占据期刊最重要版面、引发全球计算学界地震的,是秦念那篇题为《面向亿次计算的异构融合体系架构初探》的论文!

论文中提出的“大规模并行”、“异构融合”、“数据流驱动”等全新概念和理论框架,为已然陷入瓶颈的传统计算机架构,指明了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新方向!

其思想的前瞻性和理论的完备性,让无数顶尖学者为之惊叹,继而陷入疯狂的研究和讨论。

国际计算学界的权威邮件列表和论坛几乎被这篇论文刷屏。

“天才的构想!”

“这将是下一代超级计算机的蓝图!”

“这位秦念博士,是真正的 visionary(远见者)!”

之前那些关于她的污蔑和质疑,在这篇横空出世、重量级的开创性成果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可笑且卑劣,瞬间被扫进了垃圾堆。那个跳得最欢的威廉·陈,其学术信誉遭受重创,几乎成了学界笑柄。

“用实力说话,永远是粉碎谣言最有力的武器。”郑文渊再次打来电话,声音中充满了扬眉吐气的快意,

“小秦,你这巴掌,扇得漂亮!扇得解气!现在国际上,那些杂音已经听不到了,都在拼命研究你的新理论,想跟上你的脚步呢!”

秦念此时正站在“星河三号”验证机前,看着技术人员进行最后的联调。听着电话里郑老兴奋的声音,她只是微微笑了笑,目光依旧专注在那些闪烁的指示灯和滚动的数据流上。

“郑老,这只是开始。”她的声音平静而坚定,“真正的硬仗,还在后面。外面的喧嚣,不过是前进路上微不足道的杂音罢了。”

对她而言,这场舆论风波,就像随手拍掉身上的一只苍蝇。

她的目光,始终凝视着更远方的科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