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田野的馈赠(1 / 2)

就在“反诱饵”计划悄然布下的紧张氛围中,一个来自远方的包裹,带着田野的芬芳,为这片紧绷的战场带来了一丝难得的温情。

“秦工!秦工!有您的包裹!

从湖南来的,好沉一个!”通讯员小王抱着一个沉甸甸、用麻绳捆得结结实实的纸箱,吭哧吭哧地放在地上,脸上带着跑动后的红晕。

湖南?秦念从“星河三号”的架构图中抬起头,微微一怔,随即脸上露出了这些天来最为真切和放松的笑容。

是王婶,估计是在那边的项目有进展了!

她连忙起身,小心地搬过箱子。

入手颇沉,带着远途跋涉的风尘。箱子上结实地贴着一封厚厚的信,信封是那种老式的、有点泛黄的信纸糊成的,上面是王兰芝那熟悉而略显潦草,却力透纸背的字迹。

“辛苦你了,小王。”

“不辛苦!秦工您忙!”小王憨厚地笑了笑,敬了个礼转身离开。

秦念小心地拆开信,王兰芝那带着泥土芬芳般质朴又充满力量的文字,跃然纸上:

“念念,见字如面。

听闻你在那边又立新功,搞出了不得的大东西,叫什么‘天眼’?能看穿千里之外?好啊!真好!婶子和老陈他们知道后,都为你高兴,也与有荣焉。

咱们国家,就是需要这样硬邦邦的东西撑腰杆子!

你年纪轻,肩上担子重,千万千万要保重身体。

科研再忙,也要记得按时吃饭,好好睡觉。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话什么时候都不过时。

别学我们这些老家伙,年轻时不注意,老了落下一身毛病。你那边要是伙食不好,就跟婶子说,婶子给你寄……

你早年跟我提过的那个‘生态循环’、‘精准施肥’的思路,我回来后,一边整理这些年的研究资料,一边就在心里琢磨。

总觉得你说的在理,庄稼跟人一样,也得讲究个营养均衡,不能乱施肥,大水漫灌更是不行。我就结合我这辈子搞植物生理的心得,在试验田里捣鼓了一套水稻抗逆节水栽培法。

说白了,就是摸清水稻的脾气,什么时候渴了,什么时候饿了,什么时候需要什么营养,都给它伺候得明明白白。

嘿,你猜怎么着?今年晚稻试下来,不光扛住了那场突如其来的病虫害,用水量比旁边按老法子种的田,少了足足三成!化肥也省了两成!产量呢?

一点没跌,稻穗还更沉实!省里的农业专家组团来看过了,拿着放大镜在田埂上转悠了半天,直说要把这法子总结出来,尽快推广开……

念念,你这脑袋瓜子是怎么长的?随便一个想法,就让我们这些老家伙受益匪浅,找到了新的研究方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