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争气芯”的极限?(2 / 2)

笔锋一转,她指向那个新的框图,语气加重:“而我们,现在需要为这个‘大脑’,量身打造一个专门的、无比强大的‘信号处理心脏’——一款基于我们‘争气芯’成熟工艺和技术基底,但核心架构完全针对雷达信号处理底层算法优化定制的专用加速处理器!

我们可以赋予它一个代号—— ‘锐眼一号’ dSp芯片!”

她在这个新的框图上快速标注出几个关键特征,每一笔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它需要超宽位数的数据总线,确保雷达原始回波数据能够像海啸般毫无阻碍地并行涌入;

它需要成百上千个高度精简、去除一切冗余逻辑的运算单元,组成庞大的并行阵列,专门负责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数字滤波、脉冲压缩、矩阵运算等核心算法,就像一支只听特定号令的钢铁军团;

它需要巨大的、多层次的高速片上缓存,最大限度减少‘等待数据’带来的延迟,确保运算单元永远‘吃得饱’;

它需要与‘星河’主机之间建立超高速、超低延迟的直连通道,确保‘心脏’与‘大脑’之间的指令和数据传递没有任何瓶颈……”

她描述的,是一个在这个时代堪称颠覆性的芯片设计理念和系统架构思想。

将通用计算的“智慧”与专用计算的“效率”深度融合,让它们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实现一加一远大于二的效果。

苏清河听着秦念的阐述,看着白板上那逐渐清晰的架构图,眼中最初是震惊,随即爆发出难以抑制的精光,他猛地一拍大腿,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发颤:“异构融合!好!好一个‘大脑’与‘心脏’

念念,你这个思路,简直是神来之笔!这在理论上是追求极致效率的最优解!一旦成功,‘天眼’的数据处理能力将得到数量级的提升!

虽然这其中的芯片设计、软件适配、系统集成都是空前的挑战,无异于一场技术地震!但这条路,我们必须走,也值得用尽全力去走!”

“不仅仅是芯片设计本身。”秦念的目光转向李文军和吴思远,眼神中充满了信任与期待,“这更是一场软硬件协同的深度革命。

我们需要将雷达信号处理的整个软件算法链条,从顶层到底层进行彻底地打散、重构和切分

要清晰地界定,哪些部分交给‘锐眼一号’这个‘心脏’去高效完成那些重复性的、海量的‘粗活’、‘重活’;

哪些复杂的逻辑判断、资源调配和智能决策,留给‘星河’这个‘大脑’去深思熟虑。这相当于为我们这套全新的‘生物体’,

编写一套从基因层面就截然不同的‘语言’和‘工作流程’——包括专用的指令集、编译器、底层驱动程序、以及智能的任务调度器。”

李文军感到肩膀上的压力陡然增加了数倍,但一股前所未有的兴奋和斗志也随之涌起,他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变得锐利:

“这是一个全新的、完全未知的战场!一旦我们攻克了它,‘天眼’将真正拥有洞察秋毫的千里眼和捕捉瞬息万变的顺风耳!这不仅仅是解决一个项目的问题,这是在开创一个体系!”

“那就干!”吴思远言简意赅,但他紧握的拳头和眼中燃烧的火焰,已经说明了一切。面对这样的挑战,他体内的每一个科研细胞都在欢呼雀跃。

“天眼”项目的第一个,也是决定未来命运的重大技术决策,在这间烟雾缭绕的会议室里,尘埃落定。

一条充满荆棘与险阻、但前景无比光明的技术路线——“异构计算+专用dSp”,被正式确立为“天眼”核心处理系统不可动摇的基石。

“星火”的研究重心,再次发生战略性的剧烈转移。

一部分技术力量继续保障“星河二号”的稳定运行和对现有用户的支持,而研究所最精锐的、大部分的研究力量,则被毫无保留地投入到“锐眼一号”dSp芯片的设计、以及与之配套的全新软件生态的攻坚战中。

苏清河也毫不犹豫地投身其中,主动承担起核心算法数学重构和优化的指导工作,他要用自己毕生的学识,为这把未来的“利剑”开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