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边境的紧急军情,如同一道冰冷的电流,瞬间击穿了“星火”研究所因技术突破而产生的短暂喜悦。
秦念眼神一凛,没有丝毫犹豫:“去仓库和总装车间!”
整个研究所瞬间进入战时状态。
刺耳的集结铃声在走廊回荡。
重型仓库大门隆隆开启,已完成定型的“鹰眼”炮队镜和“蜂鸟”单兵电台被后勤官兵迅速装箱、贴签,动作快如疾风。
然而,当秦念赶到“猫眼”夜视仪的总装车间时,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张海洋正对着电话低吼,额头青筋暴起:“……不是良品率问题!是数量!前线要的是三百套!
我们现在所有库存和未来三天的产能加起来,也只有一百二十套!缺口太大!”
看见秦念,他像看到救星,一把挂断电话冲过来:“秦工!您来了就好!‘猫眼’本身没问题,性能稳定,但产能卡死在几个核心元件的装配和校准环节,速度根本上不去!
按平时产能,根本完不成任务!”
秦念立刻走向总装线。
几位老师傅正全神贯注地用特制工具,小心翼翼地调整着核心成像模块与微光增强管之间的位置,动作精细入微,但速度确实快不起来。
这不是手艺不行,恰恰是因为要求太高,快不起来。
“这套真空吸附校准流程,是保证‘猫眼’成像清晰无畸变的关键,也是最大的产能瓶颈。”
张海洋在一旁焦急地解释,“每个模块至少要反复校准二十分钟,还不能多人同时上手,怕力度不均。”
秦念目光扫过生产线,大脑飞速运转。
【微观结构洞察】让她能清晰“看”到老师傅们手腕每一次微调带来的组件间纳米级的位置变化。她闭上眼,意识沉入系统。
【启动虚境实验室,推演目标:优化“猫眼”核心成像模块真空吸附校准流程。保留必要精度,寻找可并行或简化的冗余步骤。】
虚境中,校准流程被拆解成数百个细微动作和数据点,高速模拟推演。
几秒后,她睁开眼,眼中闪过锐光。
“有办法!”她拿起生产流程图纸,快速画出几个调整节点,“海洋,立刻调整工序!
把前置的光学校准与后置的电信号匹配,从串行改为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