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技术员们更是兴奋地互相捶打着肩膀,有些人甚至跳了起来,多日积压的压力和疲惫在这一刻化为狂喜的释放。
这机械的、甚至有些滑稽的电子音,在他们听来,比世界上任何美妙的音乐都更加动人!这意味着,“蜂鸟”真正被赋予了在电磁战场上隐匿行踪的“灵魂”!
秦念也长长地、彻底地舒了一口气,一直紧绷的肩膀终于放松下来。她看着手中那台小小的机器,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成就感。这关键的一步,总算是踏踏实实地迈出去了!
虽然音质还远称不上完美,但保密通话的核心功能已经实现,这无疑是项目的一个重大里程碑。
“同志们,辛苦了!这只是第一步!”秦念提高声音,压过众人的欢呼,“接下来,我们要尽快完成另外几台样机的总装,进行更严格的环境测试!”
士气空前高涨。团队立刻乘胜追击,投入到剩余样机的组装工作中。就在三台“蜂鸟”样机即将全部完成总装的关键时刻,所长赵康拿着一份文件,面色有些凝重地找到了秦念。
“秦工,郑老那边通过内部渠道传来消息。”赵康将文件递给秦念,压低声音,“我们为那个‘明修栈道’的‘新型炮兵雷达’项目申请的特种金属和一批大型真空管,在审批环节遇到了点‘意料之中’的麻烦。”
秦念接过文件快速浏览。上面要求补充大量繁琐至极的技术细节说明和可行性论证报告,明显是在故意拖延审批进度。
“看来,鱼饵起作用了。”秦念放下文件,语气平静,眼中却闪过一丝冷光,“有人已经注意到我们这个‘大项目’,并且开始暗中使绊子了。”
赵康脸上带着担忧:“这说明他们上钩了,但会不会影响到我们‘蜂鸟’真正需要的那些精密元器件的供应?那些东西本来就更难搞。”
秦念摇了摇头,嘴角勾起一抹了然的笑意:“郑老既然布了这个局,肯定会有后续安排。我们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把戏演得更真一些。
赵所,你明天就去相关部门‘诉苦’,就说雷达项目因为关键材料卡脖子,进展严重受阻,甚至可能影响后续的整体规划,把困难说得再严重些也无妨。”
赵康立刻心领神会:“明白!我这就去准备报告,一定要显得我们很着急、很被动。”
几乎在同一时间,晚上回家后,陆野也带来了他从不同渠道获悉的消息。他告诉秦念,相关部门监测到,那个代号“秃鹫”的潜伏电台,近期活跃信号明显增强,其通信的峰值时段,与“炮兵雷达”项目审批受阻的时间点,存在着微妙的吻合。
“暗处的眼睛,确实一直在盯着。”陆野语气沉稳,但目光锐利,“虽然还不能确定他们是否嗅到了‘蜂鸟’的具体信息,但警惕性必须提到最高。”
秦念点点头。这一切都在预料之中,甚至可以说是他们刻意引导的结果。用一个虚构的、听起来更具威慑力的“大项目”吸引注意,为真正的“蜂鸟”争取研发时间和空间。
第二天,赵康依计行事,带着一份精心准备的、措辞“焦灼”的报告去了相关部门。而秦念这边,三台完整的“蜂鸟”样机终于全部整装待发。她拿起其中一台,冰凉的金属外壳触感真实,对身旁的李文军和张海洋说:“实验室的初步验证通过了,接下来,是该给咱们的‘蜂鸟’找个最苛刻的‘考官’,把它扔到真正的山野环境里去试试翅膀了。”
她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