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工艺、设计思路……差距太大了。但再难,也得从认识它们开始。”她一边记录,一边自语。
然而,真正让她初窥“芯”世界的,是家里那台被原主藏起来、只剩杂音的老式半导体收音机。
几天后的深夜,工具棚里,秦念将那台红星牌收音机搬到桌上。
昏黄灯光下,她意念微动,那套做了旧化处理的【万能检修工具组】无声出现。拧开后盖,露出绿色的电路板、黑色圆帽晶体管、色环电阻。
她拿起特制的测电笔,笔尖轻点关键晶体管引脚,一种奇妙的联系传来。“工作点电压不对…”她调整微调电阻。滋啦声减弱,广播声清晰了许多!“中频失谐…”她用特制“螺丝刀”细微调节中周变压器。声音越来越清晰饱满!
修理完毕,性能焕然一新。但秦念的心思已飞跃别处。她的手指拂过那几个锗晶体管,目光灼灼。
“这就是这个时代电子工业的基石…半导体。”脑中的【基础材料合成】理论与实物印证。“锗材料…pN结…点接触工艺…太简陋!太不稳定!”
一个炽热的念头滋生——拆解!分析!理解!超越!
她用电烙铁精准融化焊点,很快,几个关键的锗晶体管被完好拆解,排列在白纸上。她的目光聚焦在代号3Ax31b的晶体管上,这就是“芯”的雏形。
意识沉入【初级实验室空间】,手持“意识体”中的晶体管,一种基于原理的“结构可视化模拟”展开。她“看”到不规整的晶格、模糊的掺杂区域、明显的缺陷点!
“原来如此…材料提纯工艺不过关,晶格缺陷多,导致性能不稳定…引线键合工艺粗糙…”豁然开朗!
脑中的理论立刻给出超越时代的改进方案,但现实的冰冷涌来:只有伪装工具、缺乏能量的空间、微薄资金、无处施展的理论。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短暂的无力后,是更强烈的斗志!
她看向【基础材料处理工具包】里的简易加热装置和提纯器具。
“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就从最原始的提纯开始!”
她的科研之路,就在这简陋工棚里,通过对工业“化石”的解剖和对半导体雏形的初窥,正式迈出了笨拙却无比坚实的第一步。
她知道这只是开始,但眼中闪烁的光芒,比任何电子管的光芒都要炽热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