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全球通缉犯?(1 / 2)

UEIF从cIA手中虎口夺食,成功截获十亿美金的消息,

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在国际金融与情报圈引发暗流涌动。

尽管双方都在竭力掩盖这场金钱与权力的博弈,但如此巨额资金的异常流动,

根本无法逃过国际金融监管机构的敏锐嗅觉,更无法躲避那些潜伏在暗处的情报组织的窥视。

很快,各种猜测与小道消息开始在特殊圈层中悄然流传。

而cIA方面的反应,则如同被踩了尾巴的猫,既愤怒又狼狈。

他们无法公开承认这笔巨额资金是用于黑色行动的“脏钱”,

因为那无异于自打耳光,坐实了墨西哥方面的指控。

但他们也绝不可能咽下这口恶气。

几天后,一场精心策划的舆论反击悄然展开。

通过几家与美国政府关系密切的国际媒体,一系列“爆料”开始浮出水面。

首先是一些“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政府高级官员”放风,称有“确凿证据”表明,

墨西哥的“边境孤狼”林锋,不仅是一个滥杀无辜的暴力执法者,

更是一个策划多起国际恐怖袭击的幕后黑手。

他们将“孤峰站”描述为一个合法的私人矿业研究设施,

声称林锋袭击该地、劫持人质,并利用黑客技术从全球多家银行窃取巨额资金,

俨然将其塑造成一个“国际恐怖分子”的典型代表。

紧接着,由美国主导的“国际反恐情报共享平台”上,

林锋的照片与大量被扭曲或伪造的个人信息被赫然列入最高危险等级名单,

标注为“极度危险,涉嫌恐怖主义、大规模谋杀、金融犯罪及网络攻击”。

再然后,通过国际刑警组织的渠道,一份由美国司法部发出的“红色通缉令”草案开始悄然流传。

该通缉令以“多重恐怖主义罪名”和“特大金融盗窃罪”为由,要求全球范围内逮捕林锋。

尽管由于证据不足且政治意图过于明显,这份通缉令并未被国际刑警组织总部正式批准发布,

但其内容已被有意泄露给媒体,迅速引发舆论风暴。

一时间,“国际恐怖分子林锋”的标题开始出现在部分西方主流媒体的版面上。

尽管许多严肃媒体对此持保留态度,但舆论的污水已经被泼出,真相在喧嚣中被逐渐模糊。

在UEIF总部,气氛凝重。

艾琳将一叠打印出来的国际新闻稿狠狠摔在桌上,脸色铁青:

“他们开始泼脏水了!把自己干的那些龌龊事全都扣到我们头上!

‘恐怖分子’?真是天大的笑话!”

赫克托气得满脸通红,一拳砸在桌子上,声音如雷:

“这帮虚伪的混蛋!有本事真刀真枪再来干一场!

玩这种下三滥的手段,算什么本事!”

玛丽亚冷冷地盯着屏幕上林锋被丑化的通缉令图像,

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狙击枪的扳机护圈,眼神中闪烁着寒光。

伊莎贝拉则恢复了往日的冷静,她靠在门边,语气一如既往地讥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