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来的几天,吴三桂和高起潜,以及卢象升所率领的大同镇兵马以及天雄军,先后离开了京城,分别朝着辽东和大同的方向而去!
在卢象升离开的时候,朱慈烺同样送给卢象升一本孙子兵法,同样让卢象升仔细研读其中的‘为将五危’!
对于文官出身的卢象升来说,当朱慈烺将孙子兵法送给他,并叮嘱他要仔细研读其中的‘为将五危’之后,他就明白太子殿下的意思了!
(“为将五危”出自《孙子兵法·九变篇》。原文为:“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作为将领有五种致命的弱点:第一:只知死拼蛮干,可能招致杀身之祸;第二:贪生怕死,可能被敌军俘虏;第三:性情急躁易怒,可能受敌轻侮而失去理智;第四:过分廉洁好名,可能会被羞辱引发冲动;第五:爱民过甚,受不了敌方的扰民行动而不能采取相应的对敌行动。)
朱慈烺太了解卢象升和黄得功二人的性格了,黄得功就不用说了,每逢战时,黄得功必然一马当先,冲锋在大军的最前方;
这样的将领,虽然能在提升己方大军士气,但是却将自身安全置之度外;战场不比演武场,一个不留神,大军一旦失了主帅,那么这支军队还有战斗力?
因此,无论是黄得功,还是卢象升这两位喜欢身先士卒的将帅,在离开京师的时候,朱慈烺觉得非常有必要提醒一下二人!
...
自从各路勤王大军相继离开了京城之后,朱慈烺将训练腾镶右卫的事情,全权交给了周遇吉,至于骑兵的训练,则是全权的交给了从腾镶左卫调到腾镶右卫的骑兵千户姜大牙,只不过这个时候,姜大牙已经是腾镶右卫的骑兵参将了!
将训练军队的事情,交给了周遇吉和姜大牙等人之后,朱慈烺这两天便一直盯着宋应星那边,等待着成品水泥烧制好!
同时,在此次大战之中,所有关押在腾镶左卫军营的建奴俘虏,可开始由腾镶左卫的士兵,看押着出城去修路!
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咱们的太子殿下都没有真正的修过路,因此,在决定修路之后,朱慈烺立刻请求崇祯皇帝下旨,从民间征召来一些善于修路的匠人!
用外行去指挥内行的事情,朱慈烺是干不出来的,索性,当这些懂得修路的匠人们来到京城之后,朱慈烺便下令将所有的俘虏全部交给那些匠人们去指挥;而他自己则是按照前世的记忆,和宋应星等人实验如何使用水泥!
于是,轰轰烈烈的修路开始了,从京城右安门作为起点,沿着官道一直向西南方向,足足两万五千建奴俘虏,在腾镶左卫将士们的监督之下,开始对原本的官道进行加宽和夯实地基等工作!
至于剩下的五千人,则是被朱慈烺交给匠人们,去京城周边的门头沟地区的山中,去开采烧制水泥的原材料去了!
这些建奴大军的俘虏,在刚刚关押到腾镶左卫的军营之时,朱慈烺便下令每天只给他们吃一顿饭,而且饭食主要以野菜汤和土豆为主;长期的营养不良,导致这些建奴俘虏,就是想闹事也没有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