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第九章 凋零星带,残火微光
“万法凋零之带”。
其名不虚。
当残破的轮回道域,历经漫长的虚空漂泊,终于接近那信息道标所指向的星域时,映入林凡(通过道域感知)“眼前”的景象,远比悲鸣之壑更加令人心悸。
这里没有完整的星辰,只有无数破碎的、如同被巨兽啃噬过的世界残骸,如同垃圾般漂浮在冰冷的虚无中。空间的底色是一种病态的灰败,仿佛连光线本身都失去了活力,变得黯淡而压抑。法则的“声音”在这里微弱到近乎死寂,取而代之的,是无数细微的、代表着“崩坏”、“衰竭”、“终结”的法则碎片,如同致命的尘埃,弥漫在每一寸虚空。
归墟的侵蚀在这里达到了一个惊人的程度。它不再是主动的攻击或渗透,而是如同一种无法逆转的“环境背景”。任何进入此地的有序存在,其自身的法则结构都会自发地、缓慢地走向崩解与凋零,如同暴露在强酸中的金属。
轮回道域那本就残破的壁垒,在进入这片星带的瞬间,便发出了更加刺耳的哀鸣。修复进程几乎停滞,甚至隐隐有倒退的趋势。道域内部,那株新生的、介于生死之间的嫩芽也蜷缩起来,显得萎靡不振。
林凡感受着道域承受的巨大压力,眉头紧锁。此地环境之恶劣,远超预估。那发出集结信号的“火种”们,究竟是如何在此地生存,并建立起所谓“防线”的?
他循着道标指引,操控道域小心翼翼地在这片凋零的坟场中穿行,规避着那些巨大的世界碎片和更加危险的、由紊乱法则形成的“凋零风暴”。
沿途所见,触目惊心。
他看到了一具庞大无比、堪比星系的古老神魔尸骸,其神性已被彻底磨灭,只剩下冰冷的、正在缓慢瓦解的骨架,上面爬满了由归墟气息凝聚而成的诡异苔藓。
他看到了一方彻底死寂的大千世界外壳,其世界壁垒千疮百孔,内部一片虚无,连时间都仿佛已经停止,如同一枚被吸干了所有内容的蛋壳。
他还看到了一些更加诡异的景象——某些世界碎片上,竟然还残留着一些扭曲的、疯狂的文明痕迹。它们似乎为了适应这凋零的环境,走上了极其极端的道路,有的将自己改造成了半能量半机械的构造体,有的则与归墟的低阶魔物达成了诡异的共生,变得人不人鬼不鬼。
绝望,是这片星带唯一的主旋律。
就在林凡怀疑那“火种”信号是否只是一个早已破灭的幻想时,他的感知边缘,终于捕捉到了一丝微弱的、却与周遭凋零环境格格不入的秩序波动!
他精神一振,立刻驱使道域朝着那个方向靠近。
穿过一片由破碎星核构成的危险陨石带后,前方的景象让他目光一凝。
那是一片相对“干净”的虚空。其中心,并非一个完整的世界,而是由数十块大小不一、被强行拼接、炼化在一起的世界碎片,共同构成的一个极其简陋、却散发着顽强生命力的堡垒!
堡垒外围,笼罩着一层厚厚的光膜。那光膜并非单一颜色,而是由无数种不同的法则力量——神圣的祈祷文、奥术的符文阵列、科技的力场屏障、甚至是一些古老的图腾之力——艰难地融合、交织在一起,共同抵御着外界凋零法则的侵蚀。光膜之上,布满了修补的痕迹,明灭不定,显然维持得极为艰难。
堡垒内部,可以感知到多种迥异的气息混杂在一起。有修炼者吞吐灵气的波动,有机械运转的嗡鸣,有神圣的咏唱,也有粗犷的血脉之力在奔腾。它们彼此之间似乎并非完全融洽,但在那层共同的光膜之下,形成了一种脆弱的平衡与共存。
而在堡垒最外围的一些碎片上,林凡看到了激烈战斗留下的痕迹——焦黑的土地,断裂的兵刃,以及一些正在被光膜力量缓慢净化的、低阶归墟魔物的残骸。
这里,就是信息道标所指的“防线”?一个由诸多不同文明、不同体系的幸存者,在绝望的废墟中,勉强搭建起来的……最后避难所?
就在林凡的道域被堡垒的侦测系统发现的瞬间——
嗡!
堡垒外围的光膜骤然亮起,一道道警惕的、带着敌意与审视的神念,如同探照灯般扫射而来,牢牢锁定了残破的轮回道域。同时,堡垒的各个关键节点,隐隐有强大的能量开始汇聚,显然是进入了戒备状态。
一个苍老而疲惫,却又带着不容置疑威严的声音,透过光膜,直接传入林凡的感知:
“陌生的域场……报上你的来历与意图!”
“此地乃‘残火堡垒’,不欢迎未经许可的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