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这才叫忠臣!(2 / 2)

他斩钉截铁地说道。

然而,洁欣的脑回路显然和他不在一个频道上。

她听完嬴钧这番惊世骇俗的言论,非但没有感到害怕。

反而眼睛一亮。

天道金榜的画面流转。

时间在光影中飞速掠过,转眼便是数年。

大明王朝,在新帝的治理与刘伯温的辅佐下,愈发欣欣向荣,国力蒸蒸日上。

画面中,年轻的新帝已经褪去了脸上的青涩,眉宇间多了几分帝王的沉稳与威严。

他正在御书房内,奋笔疾书,批阅着堆积如山的奏折。

刘伯温就静静地坐在一旁,手捧一杯清茶,神态安然。

他很少开口。

只有当新帝遇到实在难以抉择的政务,面露迟疑,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他时,他才会放下茶杯,言简意赅地提出几点建议。

每一句,都直指核心,拨云见日。

新帝往往茅塞顿开,随即下笔,再无半分犹豫。

白天,他辅助新帝处理朝政。

夜晚,他便回到自己的府邸,观星象,衍天机。

数年如一日。

终于,在一个深夜,刘伯温皓首穷经。

将毕生所学与对天机脉络的洞察,尽数融入了一部奇书之中。

他为这部书,取名为《推背图》。

做完这一切,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苍老的脸上露出一抹释然的笑意。

第二天,他便将《推背图》呈给了新帝,并再次提出了隐退的请求。

这一次,新帝虽然万分不舍,却也知道。

自己已经羽翼丰满,能够独自支撑起这片大明的江山。

他郑重地接过了那部沉甸甸的《推背图》,对着刘伯温,行了弟子之礼。

画面至此,缓缓定格。

刘伯温的身影,逐渐消失在山林之间,只留下一个仙风道骨,飘然远去的背影。

…………

大唐,长安。

太极殿内,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文武百官看着天道金榜上的画面,不少人都心生敬佩。

尤其是秦琼和程咬金这样的沙场武将,最敬重忠义之士。

“好一个刘伯温!”

秦琼忍不住赞叹道。

“不贪恋权位,功成身退,辅佐两代君王,真乃国士无双!”

“是啊是啊。”

程咬金摸着自己的大胡子,瓮声瓮气地说道。

“这老先生,有本事,有德行,俺老程服气!”

他们这些武人,心思单纯,看到刘伯温如此忠诚,发自内心地感到钦佩。

然而,他们的赞叹,落在龙椅上的李世民耳中,却显得格外刺耳。

“砰!”

李世民一拳砸在龙案上,胸膛剧烈地起伏着。

他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一张脸涨得通红。

打脸!

这是赤裸裸的打脸!

就在刚才,他还信誓旦旦地断言,刘伯温这种智多近妖的谋士,必然会功高震主,图谋不轨。

结果呢?

天道金榜直接把人家后续的“忠臣事迹”给放了出来。

不仅没有谋反,反而呕心沥血,辅佐新君,稳固了大明江山。

最后更是飘然隐退,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对比,这反差,简直是把他的脸按在地上反复摩擦。

李世民只觉得自己的脸颊火辣辣地疼。

他能感受到,

有同情,有憋笑,更有……看好戏的。

这让他这个天可汗的脸,往哪儿搁?

暴怒!

前所未有的暴怒席卷了他的内心。

但更多的,是一种无力的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