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四年(1 / 2)

北方战火连天,京城内还算祥和。

新帝不在,太子年幼,皇后代为监国,一件件政事下来,让众臣再次对这年轻貌美的皇后刮目相看。

渐渐地,众人被崔姮手腕折服,对于她一介女子参政也没什么异议了。

北境的朔风裹挟着黄沙,却吹不散大颂军队冲天的士气。

南宫铭的帅旗所至,三军雷动,原本失陷的城池被一一座收复,铁蹄不仅踏出了国境,更一路势如破竹,直捣大金腹地。

攻下太原一带,乃至大金三分之一疆土的沦陷,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飞遍大颂的每一个角落。

举国沸腾。

茶楼酒肆间,说书人眉飞色舞,将皇帝陛下描绘成天神下凡,用兵如神。

“咱们陛下,真真是战神在世!” 这样的赞誉在街头巷尾回荡,百姓与有荣焉,仿佛每个人都分享着这份赫赫武功。

深宫之中,崔姮接到八百里加急的捷报时,正陪着咿呀学语的南宫晨。

看完捷报,她紧蹙了数年的眉头终于舒展开,唇角漾起真切的笑意。

“好,太好了!” 她低声喃道,心中最大的石头落了地。

大金败退,北境威胁暂解。

欣喜之余,一丝属于国母的冷冽也随之浮现:若能借此良机,一举将这等宿敌歼灭,方是永绝后患之上策。

然而,灭国之战,谈何容易。

大金朝廷在接连惨败下,终于放下了傲慢,紧急向西夏派出求援使者。

西夏明面上婉言谢绝,不愿公然开罪如日中天的大颂,但暗地里,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岂会不懂?

绝不能坐视大颂独霸北方。

于是,粮草、精锐骑兵,开始通过隐秘渠道,源源不断地输入大金残存的国土。

得到喘息之机的大金,凭借险要地势与西夏的暗中输血,终于勉强稳住了阵脚。

战事从一面倒的碾压,进入了艰苦的拉锯与僵持。

旷日持久的消耗,对两国都是沉重的负担。

最终,在又一场损兵折将的战役后,大金再也无力支撑,递上了求和国书,承诺愿岁岁朝贡,称臣纳贡。

面对使臣呈上的国书,南宫铭并未立刻应允,他深邃的目光掠过沙盘上敌国几处负隅顽抗的据点,冷峻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在满帐将领的注视下,他只吐出了两个字:“再攻。”

他要的,不仅仅是名义上的臣服,更是从骨子里打掉其胆气,让其从此闻“颂”丧胆。

大颂军队再次出击,以雷霆之势,连下两座战略重镇。

兵锋直指大金国都最后的屏障,马蹄声如催命鼓槌,敲击在每个大金贵族的心头。

这一次,大金派来的使臣几乎是匍匐在地,献上的贡单数额倍增,言辞卑屈到了尘埃里。

他们真正感受到了何为天威,何为恐惧。

南宫铭审时度势,深知大颂连年征战,国库已近空虚,将士们也疲惫思归。

见好就收,方是明智之举。

他这才准了和议,接受了大金彻底的臣服。

这一场与大金的国战,其规模、其惨烈、其耗时,远非昔日平定南宫颉叛乱可比。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当他终于能够班师回朝时,时光已悄然滑过了四年有余。

他离开时,尚在襁褓中只会挥舞小手的太子南宫晨,如今已在母亲的教导下,能清晰地背诵出“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诗句了。

再次相见时,崔姮没想到南宫铭是这副模样。

他是被抬进来的,昔日能开三石强弓、勒马定乾坤的身躯,此刻被层层麻布与绷带包裹着,血迹干涸成深褐,仍有些地方在不断洇出刺目的新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