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真小......”崔姮低喃,嗓音沙哑得几乎听不清,“可真好......”
前世,她未能见女儿一面,今生,她来找娘亲了吗?
想到此,崔姮心里酸酸软软,落下幸福的泪水。
沈昭再也忍不住,低头将脸埋在她颈侧,滚烫的泪水浸湿了她的发丝。
窗外,朝阳终于完全升起,金灿灿的光洒进产房,驱散了漫长黑夜的阴霾。
他俯身将妻女一起环住,崔姮在他怀中微弱地笑了:名字......就叫朝颜吧。
“好,你好好休息。”
窗外,晨露中的粉嫩桃花正迎着朝阳绽放。
......
崔姮夫妻俩的女儿平安降生,那些与沈昭交好的书生纷纷携礼登门道喜。
这几日,沈昭也不出门了,留在家中照顾妻子孩子。
来贺喜的人见了,纷纷说沈昭真是好丈夫,世间能有几个男儿这般体贴妻子,崔氏能嫁他真有福气。
孩子出生几日后,崔姮腾出时间,给家里的母亲又写了一封信,告诉她自己的近况。
三月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进屋内,将房间镀上一层柔和的金色。
崔姮半倚在床头,背后垫着沈昭今早特意为她换上的软枕,膝上搁着一张梨花木小几,上面铺着信笺。
她提笔蘸墨,笔尖在纸上轻轻游走。
母亲膝下敬禀者:女儿如今嫁得良人,夫妻和睦,三月初七之时,平安诞下一女,母亲勿念......
写到此处,崔姮不禁抬头望向房间另一端。
沈昭正坐在窗边的矮榻上,怀中抱着他们刚出生不久的女儿。
他穿着家常的靛青色长衫,衣领处微微敞开,露出一截白皙的颈项。
阳光斜斜地照在他的侧脸上,为他清俊的面容添了几分温柔。
小乖囡,看爹爹这里。沈昭轻声细语,手指轻轻摇晃着一个红绳系着的银铃铛。
婴儿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小嘴微微张开,发出的声音,胖乎乎的小手在空中抓挠。
崔姮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谁能想到,平日里在严肃治学的沈举人,在家中竟是这般模样。
她低头继续写道:夫婿沈昭待女儿极好,自女儿生产之日起,便在家中日夜照料,虽为书生,却比侍女还要细心三分......
忆起生产那日,她痛得几乎昏厥,是沈昭一直握着她的手,在她耳边轻声安慰。
产婆都说从未见过如此体贴的丈夫,敬佩欣赏沈昭的品格。
月子期间,沈昭更是事事亲力亲为,从不假手于人。
每日寅时即起,亲自为女儿熬煮药膳。前日女儿略感风寒,他一夜未眠,守在榻前......
笔尖在纸上顿了顿,崔姮想起前日夜里,她因涨奶发热,浑身不适。
沈昭披衣起身,用温水为她擦身降温,又按照医书上的方子,煮了柴胡桂枝汤,一勺一勺喂她服下。
他温热的手掌贴在她额头上试温的样子,仿佛还在眼前。
夫君,把囡囡抱过来让我瞧瞧。崔姮轻声唤道。
沈昭闻声抬头,眉眼间尽是温柔,他小心地将襁褓抱起,走到床边坐下,小囡囡方才笑了呢,是不是想娘亲了?
他将婴儿轻轻放在崔姮怀中。
崔姮低头看着女儿红扑扑的小脸,心中涌起无限柔情。
婴儿似乎闻到了母亲的气息,小脑袋在她胸前蹭了蹭,发出满足的哼唧声。
你看她多像你。沈昭伸手轻抚女儿细软的胎发,特别是这双眼睛,跟你一模一样。
鼻子却像你,挺挺的。崔姮笑着回应,对了,我要写信告知母亲我们的近况。
沈昭眼中闪过笑意:好,姣姣出来许久,岳母定也担心了,如今风头已过,是给写信回去了。
最近,太子忙着通缉南宫颉,还有给官家解毒,想来都没时间去想儿女情长了。
嗯,我已在信中写了女儿的名字,崔姮提笔在信上写道:连她的生辰八字也写上了,等以后有机会,带朝颜去见母亲......
沈昭看着妻子写信时专注的侧脸,伸手为她拢了拢散落的鬓发,你写慢些,别累着了。我去给你热碗红枣枸杞汤来。
崔姮点点头,目送丈夫轻手轻脚地走出房门,她继续写道:夫君虽为读书人,却极善厨事,每日变着法子为女儿准备膳食,红枣、枸杞、山药、桂圆轮番熬煮,说是补气血......
窗外,早开的槐花已缀满枝头,雪白的花朵在风中轻轻摇曳,香甜渗入春风。几只麻雀在枝头跳跃,叽叽喳喳地叫着。
崔姮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和药香。
沈昭很快端着汤碗回来,碗上还冒着热气,来,姣姣,趁热喝。
他坐在床边,舀了一勺,轻轻吹凉,送到崔姮唇边。
崔姮顺从地张口,甜而不腻的汤汁滑入喉中,暖意顿时从胃部扩散到全身。
真好喝。她满足地叹息。
慢些喝,还有呢。沈昭眼中满是宠溺,我让厨房炖了乌鸡汤,晚些时候再喝。
“辛苦弘之了,夫君真厉害。”
崔姮继续写信:......夫君不仅照料女儿饮食,连囡囡的尿布也亲自换洗。前日下雨,尿布不得干,他学着用炭火烘干......
沈昭见她写到这里,耳根微微发红:这等琐事,何必告诉岳母。
我偏要写。崔姮眼中闪着狡黠的光,让母亲知道,她女婿是何等体贴。
沈昭无奈摇头,却掩不住嘴角的笑意。
他低头看着怀中的女儿,小丫头不知何时已经睡着了,小拳头攥得紧紧的,贴在粉嫩的脸颊旁。
你看她睡得多香。沈昭轻声道,小心将女儿放回摇篮中,又细心地掖好被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