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收购绣品,开张(1 / 2)

将离将一切看在眼里,清冷的面容上,眉眼弯了弯,“娘子,郎君,一会儿用完膳,我们便去探探,可有人愿意卖绣品布匹,早些找齐货源才是。”

总不能盘下铺子后,迟迟未开张,多浪费啊。

崔姮二人自也明白,等小二将饭菜上齐,他们慢悠悠用完,便又开始新的忙碌。

沈昭与她们分开,去招伙计,崔姮戴着帷帽,与伪装成中年男子的婢女将离一起去走街串巷,挨家挨户找妇人问。

这是她们之前共同商议后制定的计划,找妇人收购她们的布匹或者绣品,这样做不仅可以让这些妇人获得一些额外的收入,还可以通过她们的口碑宣传来加快收购的速度,从而尽早获得充足的货源。

在过去,很少有人愿意去收购这些普通妇人所制作的刺绣作品。

即使有一些商铺对其中几件精美的刺绣产生了兴趣,他们也往往会将价格压得非常低,使得这些妇人几乎无法获得应有的回报。

然而,崔姮她们所提供的价格虽也相对较低,但却有明确的分类标准。

例如,对于手帕这种常见的刺绣品,精品刺绣的价格为十五个铜板,而普通刺绣则是十个铜板或八个铜板。

尽管价格看起来并不高,但实际上这已经比其他商铺要良心许多了。

对于那些普通妇人来说,能将自己的作品卖出去,有收入,已经是一件非常令人满意的事情了。

这也是崔姮选择直接收购散货,而不是去找织布坊或绣坊进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通过收购这些妇人手中的物品,不仅可以帮助她们解决销售难题,还能够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获得货源,从而降低成本。

没过多久,崔姮二人就走进了一条狭窄的巷子。

忽地,崔姮驻足,自破败的院门窥见里面,正有个粗布麻衣的妇人在做刺绣。

见状,崔姮轻轻叩响了斑驳的木门,帷帽下的面容被薄纱遮掩,只露出一截白皙的下巴。

“谁呀?”

妇人听见声音站起身,快步走了过来。

门一声开了条缝,一个约莫三十出头的妇人探出头来,近看她粗布衣袖上还沾着未拍净的面粉。

这位娘子有何贵干?妇人警惕地打量着门外两人,目光在将离伪装的灰袍男子身上多停留了片刻。

崔姮福了福身,声音清润:这位娘子叨扰了,我们想问问,府上可有绣好的帕子或布匹要出手?

说着从袖中取出方素白帕子,边角绣着缠枝纹样,这样的精品十五文收,若是寻常花样也有十文。

妇人的眼睛倏地亮了起来,粗糙的手指无意识捻着衣角:当真?我、我前日刚绣好两方帕子.......

崔姮帷帽下的唇角勾起,温声道:“我们是街上新开的铺子,特来找货,价格好商量,并且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妇人眼睛一亮,突然压低声音,其实......我屋里还藏着半匹提花布,是照着城里时兴花样织的......

将离适时咳嗽两声,粗着嗓子道:大嫂不妨取来看看。

她故意将钱袋弄得哗啦响,现钱结账,童叟无欺。

“太好了,太好了!二位贵人快快请进!”妇人连忙侧身让出路来。

崔姮跨过门槛时,注意到院角晾着的粗布衣裳都打着补丁,但针脚细密整齐,堂屋桌上摊着件未完工的童袄,袖口雏菊绣得栩栩如生。

您这针黹功夫真好。崔姮轻轻抚过花瓣纹样。

妇人耳根微微发红:不过是夜里点灯熬油......她忽然压低声音,其实巷尾周家媳妇绣的百子图才叫绝,可布庄只肯给二十文......

崔姮与将离交换个眼神。

待妇人抱来布匹,将离仔细检视着布面暗纹,崔姮则取出戥子:这帕子花样新颖,按十五文如何?若您能帮着知会周家娘子,再添三文茶钱。

妇人手指颤抖着接过铜钱,突然转身从柜底摸出个布包:这、这些也请看看......

层层粗布揭开,是十二双虎头鞋,红缎子镶边,虎须竟是用真马尾毛捻的。

将离倒吸口气,崔姮的帷帽轻纱微微晃动:这样的手艺......该卖去绣庄才是。

去年送去过。妇人苦笑,掌柜说乡下样式土气,只肯按五文钱收......

她忽然抓住崔姮衣袖,娘子若看得上,十文......不,八文就成!

崔姮反握住她粗糙的手:十二文一双。不过要劳您件事——她指向童袄,这雏菊的绣法,能否教教其他姐妹?工钱另算。

夕阳西斜时,妇人一直送她们到巷口。

崔姮的包袱里多了六方帕子、半匹提花布,将离则抱着装满虎头鞋的竹篓。

身后传来妇人压抑的哽咽:孩他爹的药钱......总算有着落了......

就这样,崔姮与将离一家又一家寻找,走了一个下午,腿都快走废了。

好在不是白费功夫,找到了不少好绣娘。

崔姮盘算着先将店铺名声宣扬出去,等以后那些妇人做好了东西,可以直接送到店里来,省去她一家一家收。

回到院子里,三人真是累坏了。

崔姮得知沈昭已谈好了两个伙计两个绣娘,还有木工,后面几日木工开始装修店铺,改个店面。

夜幕降临,弯弯的月亮如银钩般高悬在夜空中,洒下清冷的光辉。

三人在槐树下的石桌上用过简单的晚膳后,便围坐在一起,开始商议起正事来。

石桌上摆放着几杯热气腾腾的香茗,三人沐浴在习习的晚风中,茶香与晚风交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惬意的氛围。

沈昭转头看向崔姮,柔声道:“姣姣,你觉得咱们的布庄取个什么名儿比较好?”

崔姮闻言,放下手中把玩的扇子,略作思考后答道:“我觉得就叫‘巧心娘子布庄’吧,今日我和将离走街串巷时,报的就是这个名字。”

这个名字对于崔姮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这也是她前世所开店铺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