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高铁站惩前毖后(2 / 2)

她清冷的目光扫过下方瘫倒一地的身影,声音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包括那些远远围观、噤若寒蝉的保镖们耳中。

“今日小惩大诫,断你们些须筋骨,让你们长点记性。”

“若再有不知死活前来纠缠……”

她微微一顿,周遭空气瞬间降至冰点,一股比之前更加恐怖的肃杀之意,随着她的蹙眉一闪而逝。

“后果你们自行掂量。”

说完,她不再多看下方惨状一眼,翩然转身,融入高铁站川流不息的人群之中,瞬息不见踪影。

只留下满地狼藉、一群骇然失声的权贵,和一群远远围观、不敢上前的人群。

两小时后。

高铁平稳疾驰,窗外的景色已从北方苍茫的山峦与辽阔平原,逐渐过渡为中原地区一望无际的田野与星罗棋布的村落。

阳光为大地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边,显得宁静而祥和。

姜润月倚靠在窗边,静静望着窗外飞速流转的风景。

那双平日清冷如寒潭的眸子里,罕见地掠过一丝恍惚与柔软。

近乡情怯,这种凡俗的情绪,于她而言已是久远到陌生的体验。

离开快一年了。

不知家里一切可好?

老爹姜四吃了那么多固本培元的丹药,应当越发精神矍铄、不见老态了吧?

老娘许秋是不是又总念叨她一个人在外,不懂得好好照顾自己?

还有幼弟平安,那个她离家时还蹒跚学步、咿呀学语的小家伙,如今应该长大不少了吧?

思绪翻飞间,她微蹙的眉宇渐渐舒展,唇角不自觉的牵起一抹极淡却真实的笑意,冲淡了周身那份拒人千里的冷冽。

列车抵达雒阳站。

她随着人流下车,婉拒了所有热情揽客的出租车司机,轻车熟路地走向长途汽车站,登上前往栾川县的大巴车。

车厢内弥漫着熟悉的生活气息。她选了个靠窗的位置,看着城市景象逐渐被郊野田园取代,道路也变得略显颠簸。

几个小时的车程后,她在栾川县城换乘了一辆更为老旧、班次稀少的中巴车,一路摇晃着,深入伏牛山脉的怀抱。

当日暮西沉,天光擦黑之时,中巴车终于停在了那个藏在山坳里、她记忆中最熟悉的路口。

姜家村到了。

村口那棵历经风霜的老槐树依旧枝繁叶茂,如同忠实的守卫。

树下坐着几位闲聊的老人,乍一看到从车上下来的姜润月——她身姿挺拔,气质清绝,与周围质朴的环境显得有些格格不入——都不由得愣了一下。

随即,老人们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了然和亲切的笑意,纷纷用带着浓重乡音的话跟她打招呼。

“是坤娃儿回来啦?”

“哎呀,坤娃子,听说你在外面干大事哩,出息了哇!”

“什么干大事,我听姜老四说,好像是吃上国家饭了,一个月能挣两三万呢!”

姜润月面色如常,强大的神念如流水般无声蔓延,细微地干涉着周围人的感知,让他们眼中的自己,依旧是那个名为“姜闰坤”、在城里有着体面工作的青年形象。

她微笑着,用熟练的乡音一一回应长辈的问候,脚步却不自觉地加快,朝着村中那条熟悉的水泥小路走去。

小路尽头,一座带着宽敞院落的五间大瓦房静静伫立。

窗户里透出温暖澄黄的灯光,屋顶的烟囱正袅袅冒着炊烟,空气中飘来饭菜的香气——是母亲最拿手的家常味道。

一种能瞬间抚平所有疲惫、让人心神安宁的气息。

她推开那扇虚掩的、漆色有些斑驳的朱红大铁门。

“吱呀”一声轻响。

系着旧围裙的母亲许秋,正巧从厨房出来,手里端着一盆热气腾腾的鸡汤。

看到院门口蓦然出现的身影,她猛地顿住脚步,手里的汤盆晃了一下,险些脱手。她睁大眼睛,难以置信地喃喃道:“月……月儿?是月儿回来了吗?”

听到动静,老爹姜四也从里屋探出身来,因为吃了许多培元丹和长青丹的缘故,老爹显得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满头黑发,精神头十足。

看到女儿,他脸上瞬间绽开惊喜交加的笑容,眼角的皱纹都笑得堆叠起来。

“哎呦,真是月儿回来了!”

话音刚落,一个裹得像个小棉花球似的矮墩墩身影,咿咿呀呀地从屋里跌跌撞撞地冲出来,正是幼弟姜平安。

小家伙似乎感知到了最亲昵的气息,兴奋地张开小短手,一把就抱住了姜润月的腿,仰起小脸,奶声奶气地连声喊着:“姐…姐姐…姐……”

看着家人写满惊喜的脸庞,听着弟弟含糊却亲昵的呼唤,闻着空气中弥漫的家的味道,一路风尘、乃至在帝都经历的那些波澜壮阔与血腥厮杀,所带来的所有疲惫与紧绷,仿佛都在这一刻被彻底涤荡干净,只剩下熨帖人心的温暖与安宁。

姜润月弯下腰,将软糯的小弟抱进怀里,轻轻蹭了蹭他红扑扑的小脸蛋,然后抬头看向父母,声音浸染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与暖意。

“爹,娘,我回来了。”

接下来的七天假期,她什么也不愿多想。只想好好地陪在家人身边,享受这难得的人间烟火与静谧时光。

至于那些关乎天下大势的使命、那些惊心动魄的争斗,暂且都抛诸脑后吧!

此间唯有家,方是心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