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修行与自由3(2 / 2)

压在爹娘心头那座名为“长期药费和未来照料”的沉重山丘,终于轰然崩塌、烟消云散。

压在头顶的生存巨石一卸,姜闰坤紧绷数月的心弦也随之松弛下来。

身体已经复原如初,甚至淬炼得比大学时代,那具熬夜通宵的“亚健康躯壳”要强韧百倍。

《中天紫微功》的运转也步入正轨,丹田气海那团稀薄的“璇玑玉衡”星力旋涡,如呼吸般随着月升星现而自然流转,无声无息地壮大着。

每晚雷打不动的吐纳采星,已成了融入骨髓的本能。

那么,突然空下来的漫漫长日,该做什么?

姜闰坤的目光,自然而然地投向那套冰冷中二、名字长到能当裹脚布用的“无敌修仙系统”给的基础功法——《紫微斗阙玄章》和《中天紫微功》。

功法是好功法,立竿见影。

但这东西……未免太“干”了!

除了教他怎么吸收星力、怎么在身体里搬运、怎么冲击关窍这些硬核操作指南,关于这套功法的背景底蕴、理论基础,乃至所谓的“道法自然”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一概欠奉!

系统就像个无情的程序猿,丢给他一个编译好的超强运行包(ExE文件),却连最基础的源代码(.cpp)和开发文档(REAdE)都懒得给!

这让他有种穿着顶尖宇航服,却不知如何启动推进器的感觉。

“不能这么瞎练!’”

姜闰坤骨子里那份理工男的严谨和求知欲瞬间觉醒。

万一运行包里有bug呢?

万一这系统是个打着修仙旗号的传销陷阱呢?

哪怕不是陷阱,对力量的来源懵然无知,与行尸走肉何异?

他需要一个解释体系!

互联网时代最大的恩赐,就是知识壁垒的崩塌。

以前被玄门道观视为不传之秘的典籍,如今只要敲敲键盘输入几串字符,就能跃然出现于屏上。

念头一起,行动力超强。

姜闰坤当机立断,从刚捂热的赔付款里划出了一笔“知识投资金”。

几天后,一个骑着破烂小摩托、风尘仆仆的镇上快递员,将一个印着大眼猫Logo的纸箱送到姜家门口。

姜家第一台现代化生产力工具——一台性能足够查阅文档和看网课的普通笔记本,正式落户这间水泥墙面的陋室。

自此姜闰坤的生活,便有了固定节奏。

白天,堂屋角落那张老式木桌成了他的专属“道场”。

桌上摊开着那台散发着现代冷光的笔记本,屏幕被密密麻麻的文字窗口占满。

《正统道藏》。

《云笈七签》。

《紫微斗数全书》。

《星官分野考》。

《抱朴子·内篇》。

各种道教经典、修炼杂谈、丹术秘要,被他疯狂地下载、整理、阅读。

他就像一个饿了太久的人扑向满汉全席,贪婪地、囫囵吞枣地吸收着一切能与“紫微”、“星力”、“修真”、“道法”沾边的知识。

眼睛盯着屏幕,手指在布满茶渍的老式键盘上笨拙地敲击着快捷键(,笔记本散热风扇发出低沉的工作嗡鸣,在安静的山村背景音中显得格外清晰。

桌角堆起了厚厚的笔记本,上面不是工整的课堂笔记,而是各种只有他自己看得懂的符号、图形、摘录和涂鸦。

画满小点的北斗九星方位图。

丹田位置的璇玑玉衡简易结构图。

一条条摘自道藏,却与他体内感受到的“星力真元”隐隐有所冲突、或难以解释的语句。

“紫府孕神?怎么孕?”

“九转成真?转几圈?方向顺逆?”

道藏里描绘的“天地灵气”是混沌弥漫的,可他只能清晰地感受到冰冷的、定位明确的“星力”灌顶,其他的“灵气”稀薄得近乎于无,这是为何?

困扰越积越多,理解却并未豁然开朗。

那些玄之又玄的术语,那些云山雾罩的隐喻,试图用凡间的逻辑去解析,就如同用木匠的斧头去雕刻一粒纳米级的星屑,力不从心,徒增烦扰。

然而,烦扰不止于此。

随着道藏看得越多,记下的笔记越来越厚,姜闰坤发现了一个让他心头微凛的现象——

每当他在阅读那些深奥道藏、尤其是那些关于“感应天地”、“无为法自然”、“沟通寰宇大药”的理论时,体内那本该如臂使指、运转流畅的“紫微真元”,竟隐隐传来一丝凝滞感!

像精密齿轮里卡进了一粒看不见的砂,又像流畅流淌的溪水

那种微弱的迟滞、排斥感,让他丹田气海那团温顺的星力旋涡,都似乎出现了极其微小的紊乱频率,仿佛有什么东西无形地干扰着它的稳定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