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长老所虑,句句在理,皆是老成谋国之言。”他先予以肯定,旋即道,“初始建寮及聘请匠人之资,可由州府先行垫借,或可以官仓粮米为抵押,约定待糖寮获利后,分期偿还本金即可,免收利息。此非徭役摊派,乃是‘官民合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他语气转为极其郑重,几乎是一字一句:“至于若天不佑人,新法果真失败,所有损失,本官可立下字据,承诺由州府承担十之七八,绝不使寨民饥馑,绝不令土地荒芜!此事,本官以朝廷命官之信誉与项上人头作保!” 此言一出,斩钉截铁,展现出一方守土的担当,令在场众人为之动容。
“技法之事,诸位放心。本官已修书数封,遣快马送往福建路兴化军、泉州等地,重金延请数位真正精通‘糖霜’之法(注:宋代白糖技术已初步成熟,采用“黄泥脱色法”等)的退隐老匠人,不日即将抵达。彼时,贵寨可选派聪慧伶俐、通晓汉话的子弟,与汉匠同吃同住,从头学艺!本官可立规,汉匠必须倾囊相授,务使此技生根于僮寨,永传后世!”(此乃“技术转移”的承诺,极具远见)
紧接着,他抛出了最核心、也最具诱惑力的条件:“至于利益分配,本官提议:糖寮所出,扣除所有成本开支后,所得纯利,‘官一僮三’——官府只取一成,以为管理、协调、开拓销运渠道之资;其余三成,皆归贵寨所有!”
“且售卖之事,贵寨可派出信得过的人,与官府吏员一同参与,所有账目,公开透明,贵寨随时可派人核查核算,绝无暗箱操作之虞!”(“官一僮三”的比例在当时极为优厚,且保证参与度与透明度,直击僮人痛点)
此时,那位一直沉默寡言的僮人老糖匠忽然用僮语嘟囔了几句,经翻译,大意是:现有土法熬糖,火候极难掌控,时而过焦苦涩,时而未能凝晶;且糖色总难褪净,卖相不佳,此乃最大难题。
崔?听罢,不惊反喜,盛赞道:“老师傅果然经验老到,一语中的!火力调控、糖色脱净,正是现有技法之瓶颈!本官所请匠人,携来之新法,正为此而来!其有专用‘糖漏’、‘糖瓮’(《天工开物》有载),以特定黄泥淋覆,可有效吸附杂质,褪色增白,正可解老师傅所忧!届时,还望老师傅与汉匠多多切磋,共求精进!” 他巧妙地将技术难题转化为合作契机,极大安抚了本地匠人的情绪,也展现了新技术的针对性。
此时,韦青蚨眸光闪动,提出了一个更为具体且关键的问题,将讨论引向深入:“通判大人规划周详,诚意青蚨已然明了。然则,若依新法,全力制糖,所需甘蔗数目恐十倍于今日。仅凭我寨现有蔗田,远远不足。如之奈何?”
崔?颔首,显然早有腹案:“青蚨姑娘此问,方是长远之计。可于寨周划定专用于糖寮之‘蔗田’,兴修小渠,引水灌溉,精耕细作。州府可设法从闽广引入更佳蔗种。此外,邻近峒寨若愿种蔗,我寨可按公道价格收购其原料。如此,不仅我寨原料无忧,更能带动周边村峒一同获利,规模效应自成,产业方能持久。” 此乃形成区域产业链的雏形,视野更为宏阔。
至此,崔?已从资金、风险、技术、利益、原料等方方面面,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解决方案。其诚意之厚,规划之细,担当之勇,远超在座诸人预期。
韦青蚨环视众长老,见他们虽仍有疑虑,但面色已大为缓和,交头接耳间,赞同之意渐占上风。她深吸一口气,站起身,声音清晰而坚定,充满了未来首领的决断力:“诸位长老,阿爹。崔通判句句为我寨长远计,所言利弊,清晰透彻。风险固然有,然世间安有万全之事?畏首畏尾,固守旧法,我寨永无真正富足之日!青蚨认为,此事,可行!我韦氏主寨,当为此事先锋!”
韦望山峒主见女儿主意已定,且条件确实优厚难拒,遂缓缓点头。众长老亦纷纷附议:“便依青蚨姑娘所言!”
韦青蚨面露欣然之色,朗声道:“既如此,便依我僮家古礼,断蔗为盟,以示决议已定,甘苦与共!” 早有族人取来一根粗壮青翠的甘蔗。韦青蚨与崔?各执一端,韦望山执刀,喝一声彩,手起刀落,甘蔗应声而断!清甜的汁液溅出,寓意合作如蔗汁般甘甜顺利,盟约如断口般决绝无悔!
众人共饮一碗米酒,火塘之火映照着每一张或苍老或年轻的脸庞,希望与期待在其中熠熠生辉。一项将深远影响邕州乃至广南西路经济格局的“糖业新政”,在这僮寨的火塘边,奠定了第一块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