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月照寒襟 > 第39章 爆竹声中一岁除

第39章 爆竹声中一岁除(2 / 2)

“崔相公,新年吉祥。”陶婉言盈盈一福,目光扫过装扮一新的小院,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她带来的食盒里,是“锦云庄”大厨精心烹制的几道江南名菜:松鼠鳜鱼、蟹粉狮子头、水晶肴肉,还有一坛上好的“女儿红”。

“哎呀!好香啊!如意姑娘的手艺真是越来越好了!”陶承良一进院子就抽着鼻子,毫不客气地直奔厨房方向。

“陶公子过奖了。”如意从厨房探出头,脸颊微红。

不多时,王仲玉也提着一盒精致的点心和一坛“玉壶春”来了。他虽被父亲约束,但除夕夜来好友家守岁,家人也并未阻拦。

“介之兄!快请!”崔?热情相邀。

“皓月兄,过年好!咦?这两位是……”王仲玉看着陌生的如意吉祥。

崔?简单介绍了姐妹俩的来历,王仲玉啧啧称奇,连道崔?心善。

最令人意外的,是叶英台的到来。她依旧一身玄青色劲装,外罩一件墨色斗篷,只是腰间佩刀换成了一个小小的锦囊。她是被陶婉言“强行”拉来的。

“叶指挥,公务再忙,除夕夜也该歇歇。”陶婉言浅笑道,“今日小院团聚,都头也来沾沾喜气。”

叶英台神色依旧冷峻,但面对陶婉言的邀请和崔?真诚的目光,她略一迟疑,还是点了点头,抱拳道:“叨扰了。”她带来的是一盒上好的御赐龙井茶。

小院从未如此热闹过!众人齐聚一堂,欢声笑语不断。

年夜饭在暮色四合时正式开始。石桌上摆得满满当当:如意精心烹制的红烧肉、清蒸鱼、八宝饭、素什锦;陶婉言带来的江南名菜;王仲玉带来的点心;还有热气腾腾的饺子(宋代称为“角子”或“扁食”)。砚童搬来了几坛美酒。

崔?作为主人,举杯祝词:“今日除夕,承蒙诸位不弃,光临寒舍!崔某感激不尽!此杯,敬旧岁平安度过,敬新年万象更新!愿我大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愿在座诸君,身体康健,万事顺遂!”

“敬大宋!敬新年!”众人齐声应和,举杯共饮。就连叶英台,也端起酒杯,浅浅抿了一口。

席间气氛热烈。陶承良和王仲玉插科打诨,妙语连珠,逗得众人哈哈大笑。吉祥成了大家的开心果,小嘴甜甜地叫着“陶哥哥”、“王哥哥”、“叶姐姐”、“陶姐姐”,收到了一堆压岁钱(用红绳串起的铜钱)和糖果点心,小荷包塞得鼓鼓囊囊,乐得合不拢嘴。如意则安静地坐在崔?下首,不时起身为众人添酒布菜,脸上始终带着温婉的笑意。叶英台虽话不多,但冷峻的眉眼在暖黄的灯光和热闹的气氛中,也似乎柔和了几分。

饭后,众人移步至书房。砚童早已在书房燃起了炭盆,暖意融融。崔?取出珍藏的“松烟墨”和“澄心堂纸”,提议大家写“福”字、画“岁朝图”(新年应景画),讨个好彩头。

崔?挥毫写下一个遒劲有力的“福”字,倒贴在书房门上(寓意“福到”)。陶婉言则画了一幅《岁寒三友图》,松竹梅傲雪凌霜,意境清雅。王仲玉画技稍逊,画了只憨态可掬的“肥猪拱门”,寓意“福气临门”,惹得众人忍俊不禁。陶承良嚷嚷着要写诗,憋了半天,写下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便卡了壳,引得哄堂大笑。叶英台被众人起哄,无奈提笔,在纸上画了一柄简洁的短刀,刀旁点缀一朵寒梅,题字“镇邪”。虽简单,却自有一股凛然之气。

吉祥也闹着要画,崔?便抱着她,握着她的手,在纸上画了一只圆滚滚、笑眯眯的兔子(吉祥属兔)。如意在一旁看着,眼中满是温柔的笑意。

子时将近,汴京城中的爆竹声愈发密集响亮,如同春雷滚滚,震动着整个夜空。小院众人也来到院中。砚童早已准备好了长长的竹竿和成串的爆竹(用硝石、硫磺等填充的竹节)。

“点爆竹喽!驱邪避祟!迎新年喽!”陶承良兴奋地大喊。

“嗤——”

引线点燃,火花四溅!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

震耳欲聋的爆竹声在小院中炸响!火光闪烁,硝烟弥漫!吉祥吓得捂住耳朵,躲到姐姐身后,却又忍不住探出小脑袋,好奇又兴奋地看着。如意笑着搂住妹妹。崔?、陶婉言、王仲玉、叶英台并肩而立,望着那在夜空中跳跃的火光,感受着那驱散一切阴霾的、充满生机的巨响!

爆竹燃尽,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年节气息。众人回到温暖的屋内,围炉而坐,吃着吉祥果(宋代守岁零食,如蜜饯、坚果),喝着驱寒的屠苏酒(一种药酒),谈天说地,等待着新年的钟声(宋代报时用钟鼓楼)。

崔?看着眼前这其乐融融的景象:陶承良和王仲玉在争论哪种点心最好吃;砚童在给吉祥讲着年兽的故事;如意安静地为大家续着热茶;陶婉言与叶英台低声交谈着什么,唇角带着浅笑……一股前所未有的暖流,充盈着他的心田。纵然朝堂之上仍有阴霾,纵然前路依旧未卜,但此刻,这小小的院落里,这温暖的灯火下,这真挚的情谊与团聚的喜悦,便是这寒冬中最珍贵的慰藉,是支撑他继续前行的力量。

“咚——!咚——!咚——!”

远处,大相国寺浑厚悠扬的钟声,穿透夜空,响彻全城!

庆历四年,正月初一,到了!

“新年吉祥!万事如意!”众人齐声欢呼,互道祝福。

小院内外,欢声笑语,暖意融融。护龙河畔,万家灯火,映照着这座古老帝都的新春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