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新任开封府尹,包拯!”黑衣人继续道,“此人刚正不阿,明察秋毫,断案如神!此次郑国公府败露,皆因此人穷追不舍,抽丝剥茧!”
“包希仁……”没藏氏微微眯起眼,“‘包青天’之名,果然名不虚传!宋廷……倒还有几个能人。”她顿了顿,声音更冷,“还有呢?郑国公府败露,非一人之力可成!‘黑风’部行动隐秘,鹰哨更是核心信物!如何会被识破?!”
“这……”黑衣人迟疑片刻,低声道,“据……据郑国公府残余眼线传出的零星消息……似乎……还有一个关键人物!”
“谁?!”
“翰林院修撰……崔?!”
“崔??”没藏氏眉头微蹙,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与审视,“此乃何人?本将从未听闻!”
“属下亦不知其详!只知此人乃新科探花,年方弱冠,在翰林院修史!然……郑国公府败露前,此人曾参与分析青州旧档,献策平息民乱!更关键的是……”黑衣人声音压低,“据传,那枚暴露郑国公府与我‘黑风’部勾结的西夏鹰哨……其符文密语,正是被此人……一眼识破!”
“什么?!”没藏氏瞳孔骤然收缩!面具下的脸庞,第一次露出震惊之色!“一眼识破‘黑鹰’部鹰哨密语?!”她声音陡然拔高,带着难以置信的寒意,“一个……翰林院修史的书生?!你确定?!”
“属下……不敢妄言!消息来源虽零散,但指向一致!皆言此人在辨识异域文字、破解密语方面,天赋异禀!更曾着文直指我西夏‘神道耗国’之弊!其……其名崔?,字皓月!”
“崔皓月……”没藏氏低声念着这个名字,面具下的眼神,从震惊转为极度的凝重与……一丝难以言喻的忌惮!一个从未踏足西北、年仅弱冠的宋廷书生,竟能一眼识破西夏核心部族的秘传鹰哨密语?!此等见识,此等心智,简直匪夷所思!若任其成长,假以时日……必成西夏心腹大患!
“查!”没藏氏声音冰冷如刀,带着不容置疑的杀伐之气,“动用所有暗线!不惜一切代价!三日之内,本将要看到这个崔?的所有资料!出身、师承、履历、人脉、喜好、弱点……事无巨细!尤其是……他与包拯、叶英台、乃至宋廷新政核心人物的关系!还有……他如何识得我西夏密语?!务必查清!”
“是!”七名黑衣人齐声应诺,声音肃杀!
“去吧!”没藏氏挥挥手。
七道黑影如同融入夜色的蝙蝠,悄无声息地四散而去,瞬间消失在荒郊的黑暗之中。
破庙内,重归死寂。残月的光辉,冷冷地洒在没藏氏孤立的黑色身影上。她缓缓转身,目光穿透破败的庙门,投向远方汴京城那隐约可见的、灯火辉煌的轮廓。最终,她的视线,似乎定格在了城中某处——那座名动京华、笙歌不断的琼玉阁方向。
面具之下,她的唇角,缓缓勾起一抹冰冷而玩味的弧度,如同发现了什么极其有趣的猎物。
“崔皓月……翰林院修撰……”她低声自语,声音如同寒冰摩擦,“一个能识破‘黑鹰’密语的书生……有意思……真有意思……”
夜风呜咽,卷起地上的枯叶,打着旋儿掠过她的脚边。荒废的山神庙,在孤月冷辉下,如同一个张开巨口的怪兽,无声地吞噬着这暗夜中的秘密与杀机。汴京城的歌舞升平之下,来自西夏的獠牙,已然锁定了那位年轻的史官。一场新的、更加凶险的风暴,正在这无人知晓的角落,悄然酝酿成型。